8月31日,青岛啤酒厂具有百年历史的厂房,目前还在使用中。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在啤酒市场,“TSINGTAOBEER,我的最爱”,成为海外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的习惯表达。
如同李小龙成为中国功夫的化身,青啤也成为中国品牌的符号。
记者在调研中,通过青啤的种种“功夫”特性,感受中国制造的底气。
8月31日,游客在青岛啤酒博物馆品尝青岛啤酒。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传承诀:“慢酿”百年微生物
功夫之道,在于积累。
对于百年青啤来说,一个是酵母,一个是人。
酵母这个无法用肉眼看见的“小精灵”,被称为“啤酒的灵魂”,对啤酒的口味至关重要。
据说可口可乐口味百年不变,是因为其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家银行保险柜里躺了一张不示秘方。而酵母,这个不能呆在保险柜里的活的微生物又如何抵抗时间侵蚀,保持基因的延续呢?
答案是带有“遗传指令”的DNA。“我们在国内首次开发了214种物质的定性分析和174种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确立了‘啤酒风味指纹图谱’。”青啤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尹花说。
图谱技艺的发挥,让这种DNA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啤酒风味的一致性。无论身在青岛还是拉萨,地处纽约还是巴黎,抑或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青啤风味得到100%的“遗传”。
百年酵母“活力青春”,百年技艺慢酿传承。
通常,发酵如果由“慢”变“快”,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压缩生产时间。但青啤采用“超长低温发酵工艺”,以确保这一“小精灵”健康,基因得以延续。
青啤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说,人才培养是高品质的保障,也是支持青岛啤酒长青的重要基因。
在青啤干了25年的李新海,就是这样一位“慢酿传人”。他带出的徒弟,5人成为公司酿酒师,20多人成长为各工厂技术骨干。
“工匠精神是执着追求一门手艺的精湛,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李新海说,酿造手艺既有智造的技术研发引领,也要有师傅口传心授的代代传承。
早在1963年,《青岛啤酒操作法》就成为了中国啤酒行业的国家标准。穿越百年时光锦绣,历经113年青啤口味纯正依旧,口味演变出20多种,品类1500多种……
8月31日,青岛啤酒厂博物馆内保存的酵母池。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品质诀:“千锤百炼”底气足
青岛登州路56号,一个金灿灿铜铸的“100”纪念碑,象征着百年青啤的辉煌历程。
青岛啤酒厂旧址,现今的青啤博物馆。在一处显眼的位置,躺着一只带毛刷的啤酒瓶,静静诉说着一次偶然发生的质量事故,成为青啤发展史上铭记的一笔。
1978年4月10日,一只从洗瓶机上偶然脱落的毛刷在出口香港的产品中被发现,引起“轩然大波”。正是这次事件,让青啤人从灵魂深处记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4月10日,已经成为青啤人每年的“提高质量纪念日”。
“作为中国最早出口创汇的中国制造,青岛啤酒不仅代表着中国啤酒工业的形象,还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形象,品质上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孙明波说。
每一瓶啤酒都是酿酒师的尊严。市场再热销,产品再供不应求,也撼动不了青啤对质量的坚持。有一次,一个客户赶上春节盼早拿货,希望缩短工期并承诺以更高价格买入,结果遭到一线工人的坚决反对。
“大家宁可放弃利润,也不愿意在质量上打任何折扣。”青啤公司总裁黄克兴说。
9月3日,青岛啤酒厂质量检测人员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一瓶好啤酒历经“千锤百炼”,始自一颗麦粒、一粒大米、甚至一滴水。
在青啤,酿酒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之内的新鲜米;生产现场酿造水每隔2小时就得品尝一次;酒瓶盖和刷瓶水都要品酒师用嘴把关;啤酒从生产到出厂要经历1800多道检测点……
同样的原料成分,相同的麦芽糖度数,啤酒的味道却风格迥异。尹花说:“啤酒的独特风味是综合的口味体验,无法单凭仪器,青啤一直在坚持人工品酒。”
凡与酒沾边的,从水、麦汁甚至到洗刷水、酒瓶盖中的垫片等,都要品评,无一例外。品酒师马妮妮说:“就是一杯普通的白开水,也要能品出其中的千滋百味。”
记者现场看到,在每次灌装前,最后一道冲洗管路的程序,青啤用的不是水,而是啤酒。
为了练好功夫,青啤有着近乎苛刻的质量控制体系。相比十几种国家标准,青啤的内控标准达到了上千种,远远高于行标和国标。
百炼真金,本色招牌。在最新的品牌价值评估中,青啤的品牌价值为1168.75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青啤公司制造副总裁董建军说,在啤酒这个快消行业,要守住的底线就是质量。“这既是原则,更是信仰。”
9月3日,青岛啤酒厂质量检测人员在工作。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创新诀:守正出新破传统
未雨绸缪者,方能胜出。
青啤名满全球,但是董建军依然有着很大的危机感,“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消费者不喝啤酒了怎么办?”
尽管在外人看来,这种担心似乎“多余”,但青啤的转型却早已在路上。
2012年2月19日,一条瓶装的生产线突然宣布停掉,换成新的易拉罐生产线。由于换线将大大增加工作量,工人们思想也“转不过弯来”,但新生产线一个月就干到了120万箱,火爆的销量证明了当初抉择的正确。
“每一次改变就像火车变轨一样。”青岛啤酒厂包装部6号线线长郝全青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换五六条线,不过现在大家都欣然接受。
“中国制造”开始登上世界中心舞台,竞争力从何而来?传统企业百年屹立靠什么?
文不按古,匠心独具。
孙明波说,创新是百年青啤永葆青春的基因和法宝。
8月31日,游客在青岛啤酒厂博物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青啤仅瓶形就从前年的70多个品类增加到今年的183个。尽管是一个百年老企业,青啤却努力成为“少年派”。从推出青啤快购APP,到建立社区酒吧,到推出魔兽罐啤酒……青啤的创新功夫永不停步。
“做啤酒就是科学加艺术。”科学就是打造标准化、精细化和可控性的科学管理,艺术则是有像优秀艺术家一样的品酿酒师团队、营销团队,能不断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守正出新是青啤的竞争法则。青啤内部分化出“红军”“蓝军”两支队伍,俨然成为艺术创新工场。“红军”负责销售和开发广为消费者熟悉和喜爱的老产品,“蓝军”则负责开发新市场,为青岛啤酒的下一步市场战略寻找方向。
IPA、鸿运当头、白啤、黑啤、果味炫奇……虽然青啤推出的新特产品只占到公司产能的2%,但它们代表了青啤的未来。
以海内外消费者需求为本,青啤占领国内市场,走出国门步履铿锵,频频赢得“舌尖”上的荣誉。
在青啤博物馆里,有一个展台专门展示着销往世界各地的青啤品种,记录着青啤“走出去”的足迹。十二生肖、八仙过海、中国结、大熊猫……青啤将中国元素融入到创意设计中,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如今,青岛啤酒已经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好莱坞大片中也频现青啤的身影,成为老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味道,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6%。
所有的相遇,都是“酒”别重逢。百年来,青啤以酒为“桥梁”,拓展全球“朋友圈”,这张中国制造的金名片,彰显着独特的中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