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岚
如今在追求绿色生态的基础上,打造成集绿色生态、文化艺术、游览观赏、休憩健身于一体的山头公园是城市建设者努力实现的更高目标。在市北这片城区中,一区之域却拥有12处山头公园,在国内实属罕见。今年,市北区总投资约 1.69亿元,在因地制宜保护山体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征集“金点子”集思广益,融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对辖区12处山头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漫山彩林、花海缤纷、景石叠水、健身氧吧等“一山一景”风格迥异的主题特色公园。
“叠水石林”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11月上旬,经过一夜的细雨,天空终于放晴,沐浴着微凉的阳光,笔者来到位于四流南路的北岭山森林公园。从西门进入,沿小西湖南行,笔者眼前忽然一亮:只见一条宽约1.5米,长约30米的溪流从高处倾泻而下,漫过层层形态迥异的景石,与相间分布的假山、落水桥等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叠水石林景观。而几个月前笔者来此游玩时,这里还是一片坑坑洼洼的土坡荒地。
据工程团队介绍,市北区利用此处的小西湖天然水系,营造了这样一个景观水潭。水潭两侧是摆放别致、用量约2000余吨的景石,分为观赏石和碎拼台阶石两类,不仅效果美观,而且可以供人休憩,还能有效加固土壤。
尤为有趣的是,水系边用小溪流水的图案组成了一条彩绘透水地坪。“这个动静结合的地坪不仅增加了游玩的观赏性与趣味性,还可以在雨天起到渗水、净水的功效。将雨水汇集到小西湖中,符合现在提倡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相关设计人员说。
同样的建设理念还体现在了位于太平山路1号的榉林公园打造的景观沟。笔者在现场看到,针对公园内的冲沟,工程团队使用太湖石进行重新加固,沟底采取防渗措施后摆放了河滩石,冲沟的两侧原本裸露的土皮也已被观赏草类禾本植物覆盖,借两侧山体为景观背景,还设置了叠水溪流,水景相融,一幅滨水生态美景尽现眼前。
据介绍,此处水系原为自然形成的山体排水沟,利用水泵,将人工湖的水打入冲沟,使之循环。冲沟在下雨时可以发挥吸水、蓄水、渗水的功效,即使干旱天也能不断流,实现了一年四季流水潺潺。
据了解,这种“清泉石上流”的景观除了这两处外,贮水山公园、嘉定山公园等处也形成了水系景观,游客可以在园中尽情观山、听水、赏景。
彩林与花海渲染出绚丽山景
次日,笔者走进位于拜泉路的坛顶山公园。抬眼望去,从山底至山巅,千叶万树,俨然进入了一个色彩纷呈的彩林世界。黛色青山上多了数笔跳动的暖色:艳丽的大红,柔和的浅红,明媚的金黄,温暖的鹅黄……整片山体犹如一幅用色丰富的巨型油画,游客的视线瞬间被攫住,不禁驻足凝望。
“本以为山上一年四季都只有绿色,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多好看的颜色,真美啊!”一位年轻的妈妈感叹道,她正带着女儿在此处留影。粉衣孩童红扑扑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与那漫山彩林融为一体,仿佛成了画中人。
原来,这是市北区在升级改造山头公园时,为山体披上的“霓虹大衣”。 该公园之前的植被多为刺槐、黑松等,树木颜色单一且观赏效果不佳。本次整治在园内大面积栽植了胶东卫矛、金森女贞等苗木,以及紫薇与紫叶李等彩叶树种,与原有的乔、灌木、地被等苗木相搭配,不但在春夏满目缤纷,在秋冬也能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山景。
与此同时,为了营造“季季有色彩、彩虹身边绕”的景观效果,市北区在其他山头也补植了元宝枫、白蜡、黄栌等叶色鲜亮的植物及常绿树种,丰富了植被种类、层次和色彩季相变化,并栽植海棠、连翘等时令花卉,彩林与花海交融相间,不仅让游客饱览了绚丽的山景,其多样性的生态体系,也为更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的空间。
公园改造居民都是“设计顾问”
经多年使用,大多数山头上不仅基础设施已陈旧破损,而且山路不平缺少安全措施……怎么改?修哪些?居民还希望哪些地方得到提升?
据了解,在施工前,市北区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并在现场勘查时广泛征求了周边居民建议。平日有不少居民在南山公园的小广场晨练,常在这里跳广场舞的李丽华阿姨提出,地面以前没有透水铺装,下点雨后到处是积水的小坑,走两步就溅一裤腿的泥,还容易崴脚;有的居民建议绿化栽种要四季如春;还有居民提出有山有水还要有景观……这些建议都成为整个改造提升工程中的“对症良方”而被采纳。
该区城市管理局局长陈玉峰说:“结合居民的建议和每个公园的特点,我们对12个山头公园的‘病灶’进行一对一 ‘治疗’,通过建设林下休闲广场,增加健身设施,完善居民健身活动的场地;通过扶手、护栏等细节的处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通过设置观景亭、亭廊、坐凳等,最大限度方便游客登高远眺;新增公厕、果皮箱、导视牌等,让居民开门赏山景,纵情水云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