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百岁老楼重焕青春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朱颖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11-26 06:20:55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湖北路17号水兵俱乐部

    青岛新闻网11月25日讯(记者 朱颖)25日,2016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青岛论坛在青岛召开。中德两国近20位专家、学者,聚焦“历史城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围绕历史城区的规划设计、文化保护、风貌建筑与街区修复、公共管理、交通组织、产业投资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和交流。记者从论坛上获悉,截至目前,青岛历史城区面积已达约28平方公里,德式建筑的现状也一并公布。

    据介绍,历史城区保留了大量欧式、日式、里院式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历史优秀建筑131处,历史风貌城区内重点名人故居85处。

    上世纪末以来,青岛市启动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 2005年,完成了中山路18号地块(现悦喜客来超市)和中山路9号地块(现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整体搬迁改造项目,设计基本遵循了街区风貌及控高;2009年完成了劈柴院街坊修旧如旧改造项目,安置了居民,扶持了特色产业;2010年完成了青岛俱乐部旧址修缮及原功能利用项目,保护了建筑,引进了中德合作餐饮休闲产业。同年,完成了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功能置换;2015年支持民间对保定路10号里院进行保护更新利用,开办起特色客栈;2016年支持了安娜别墅修缮及青岛书房项目,同年,完成了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的整修,按照原功能开办了光影•1907休闲文化产业。

    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光影•1907

    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位于青岛中山路南段,该建筑1901年开工,1902年5月10日建成启用。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共有三层,总面积为4607平方米,是青岛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经过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召集的专家团研究论证,最终认定青岛水兵俱乐部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院。

    1990年,政府有关部门对水兵俱乐部的屋顶防雨毡、门窗等进行了简单维护。2014 年,在文物部门的支持下,有关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了对水兵俱乐部全面保护性修缮。历经两年时间的精心施工,这座优秀历史建筑风貌焕发了青春。2016年,青岛城发集团遵循“原建筑、原设施、原功能”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建筑文化、电影艺术等元素融为一体,开办成电影文化综合体——1907光影俱乐部。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海滨旅馆

     海滨旅馆旧址——历史建筑保护的样板

    海滨旅馆(又称沙滩旅馆),全称“海因里希亲王沙滩旅馆”,位于青岛市南海路23号,1903年由德国商人和银行家合资的青岛饭店股份协会建设,是当时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端酒店。1912年,孙中山在青岛停留时曾入住海滨旅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城建集团刚接手海滨旅馆时,因为年久失修,该建筑已成危楼。该集团按照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旧如旧的修缮要求,在缜密的专家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文物修缮方案,并分别于2002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进行保护性修缮施工,使沉淀了一个世纪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典范。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邮电博物馆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国家级科普基地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始建于1901年,由德国汉堡FH施密特公司建造,为德式古典哥特式建筑风格,是青岛优秀历史建筑,也是青岛著名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09年重修,在建设格局上完全恢复了当年的历史原貌,在使用功能上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邮电博物馆的形式于2010年重新对外开放。

    馆内以千余件实物及照片记录了青岛百年的邮电通信发展史,透视出青岛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脉。该馆运营定位半公益性质,是一座综合性的参观购物休闲场所,并定期免费向青岛市中小学生开放。为优秀老建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青岛中山路壹号国际俱乐部——内饰按原样保留恢复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是德国建造师保尔.费里德里希.里希特主持设计建造的,建成于1911年10月,是当时青岛各界人士的社交场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改作行政办公场所。2010年,该建筑作为青岛市中山路历史城区改造试点,搬迁了里面的办公单位,聘请德国专家规划设计,对建筑内部100年遗存的门窗、地板、楼梯及墙裙等内饰,均严格按照原样保留修复。

    整修后,国际俱乐部恢复了历史功能,开办起中山路壹号青岛国际俱乐部,成为青岛历史建筑保护与复兴的一个亮点。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安娜别墅——青岛书房

    “安娜”别墅旧址位于市南区浙江路26号,始建于1901年。由德国第一代移民罗伯特•卡普勒(Robert Kappler sen)为纪念其母亲安娜•玛丽亚而建造。整栋建筑由花岗岩砌基,四面坡屋顶,覆红色卷筒瓦,上开筒形老虎窗,南立面以大理石方柱支撑起跳台,环以瓶式护栏,由檐口向阁楼升起一面集结着多重影像符号的山花,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

    2016年初,按照青岛市青岛湾老城区改造工程指挥部统一部署,青岛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引入了青岛书房项目,采取创新模式延续安娜别墅历史风貌,打造全新的图书销售、文献收藏、阅读分享、主题沙龙、公共展览、休闲茶座、文创设计、旅游推广、德式餐饮为一体的体验性、开放性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中山路劈材院入口

    青岛中山路劈柴院——草根文化的老街坊    

    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是青岛民俗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街坊。 20 世纪初,青岛成为贸易自由港,青岛的民族资本进入发展时期,也催生了青岛独有的一种本土商住建筑形式——里院。里院建筑楼高二至三层,围合成内院天井,院落可放置货物,楼上住人,楼下是客栈,亦商亦居,聚集了民族商号,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井风情。

    2009年,劈柴院街坊作为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改造的试点,重新开街。劈柴院保护性改造项目,疏散安置居民400余户,建筑整修保持了原空间布局,产业特色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和平民感情,产业结构上有机搭配,再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保定路里院客栈

    里院客栈——温馨的驿站

    里院客栈位于保定路10号,占地1000平方米,是早期中山路里院式民居的代表。2014年,社会资本对其进行了收购和改造,于2015年正式营业。为重现老青岛繁华旧景,改造修缮时,每个房间都保留了原有的旧砖、木材并予以回收再利用。建筑内部采用合并空间的方式扩充功能区域,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里院居民“邻里亲如一家”的青岛民间文化特征。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天主教堂

    青岛天主教堂——中国唯一祝圣教堂

    本名圣弥爱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始建于1932-1934 年。占地面积11480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 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塔高56 米,是新中国成立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该建筑于2014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青岛基督教堂

     青岛基督教堂——已全面修缮

    该教堂始建于1908-1910年。该基督教堂是德国古堡式建筑,当年是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能容纳1000多人。教堂顶部有高39米的报时钟楼,机械钟表历经百余年仍能可靠工作,准确报时。该建筑于2009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青岛总督府旧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建筑始建于1902-1906年,是四层砖石和钢混合结构,属于19世纪欧洲公共建筑风格,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历史上该建筑先后由德、日、民国政府的青岛当局使用,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至今是行政办公场所。1995年国务院批准该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于2010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高清:盘点青岛德式建筑群

    胶州旅馆旧址——塔楼又“回来”了

    该建筑位于中山路17号,始建于1908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造型似以德国古典复兴样式为主,又融合了折衷主义风格。

    建成初期是《青岛最新消息》报社办公楼,1912年成为伊尔提斯山矿泉水厂( 青岛矿泉水厂)的股东维尔德的产业,直到1914年成为胶州旅馆。该建筑于2007年修缮中,恢复了40年前被破坏掉的塔楼。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