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光阴的故事!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作者:崔武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11-28 14:17:30

    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浓缩,记载着城市经历的世事沧桑。青岛这些历经百年的优秀建筑,记载了城市历史文化中最生动的部分。上世纪末以来,青岛市就启动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这些得到有效保护的历史建筑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和活力,今天,就请您跟随记者一起,领略它们的风采吧!(记者崔武)里院客栈——温馨的驿站里院客栈位于保定路10号,占地1000平方米,是早期中山路里院式民居的代表。2014年,社会资本对其进行了收购和改造,于2015年正式营业。为重现老青岛繁华旧景,改造修缮时,每个房间都保留了原有的旧砖、木材并予以回收再利用。建筑内部采用合并空间的方式扩充功能区域,较为完整地展现了里院居民“邻里亲如一家”的青岛民间文化特征。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大陆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70号。由罗邦杰设计,新慎记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方石砌基和贴墙面,屋为平顶。主入口位于拐角处,中轴线布局。主楼四层,局部三层,地下一层。一层卷型大门,墨色花岗岩门套,一、二层之间外墙有腰带型装饰线条,采用凹凸手法处理,建筑造型简洁、典雅。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海滨旅馆旧址——历史建筑保护的样板  海滨旅馆(又称沙滩旅馆),全称“海因里希亲王沙滩旅馆”,位于青岛市南海路23号,1903年由德国商人和银行家合资的青岛饭店股份协会建设,是当时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端酒店。1912年,孙中山在青岛停留时曾入住海滨旅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城建集团刚接手海滨旅馆时,因为年久失修,该建筑已成危楼。该集团按照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旧如旧的修缮要求,在缜密的专家论证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文物修缮方案,并分别于2002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进行保护性修缮施工,使沉淀了一个世纪的老建筑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典范。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江宁会馆  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是青岛民俗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街坊。20世纪初,青岛成为贸易自由港,青岛的民族资本进入发展时期,也催生了青岛独有的一种本土商住建筑形式——里院。里院建筑楼高二至三层,围合成内院天井,院落可放置货物,楼上住人,楼下是客栈,亦商亦居,聚集了民族商号,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井风情。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青岛基督教堂  该教堂始建于1908-1910年。该基督教堂是德国古堡式建筑,当年是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能容纳1000多人。教堂顶部有高39米的报时钟楼,机械钟表历经百余年仍能可靠工作,准确报时。该建筑于2009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1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93号。由庄俊设计,申泰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花岗岩大方石砌基,凹槽线饰花岗石贴墙,平顶屋面,是一座仿古罗马风格建筑。该建筑比例和谐,里面庄重,风格沉稳、典朴。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金城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5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19号。由陆谦受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底层做基座处理,方形花岗岩砌基,墙体全部用方形花岗石贴面,檐角有石雕花饰。主入口上部设有一个仿欧洲19世纪市政厅式钟楼。整个建筑纵向沿道路转角展开。该建筑与同一时期陆谦受参与设计的中国银行相比,风格差异很大。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青岛中山路劈柴院——草根文化的老街坊  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是青岛民俗商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街坊。20世纪初,青岛成为贸易自由港,青岛的民族资本进入发展时期,也催生了青岛独有的一种本土商住建筑形式——里院。里院建筑楼高二至三层,围合成内院天井,院落可放置货物,楼上住人,楼下是客栈,亦商亦居,聚集了民族商号,弥漫着吃喝杂耍的市井风情。  2009年,劈柴院街坊作为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改造的试点,重新开街。劈柴院保护性改造项目,疏散安置居民400余户,建筑整修保持了原空间布局,产业特色赋予了历史文化内涵和平民感情,产业结构上有机搭配,再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安娜别墅——青岛书房  “安娜”别墅旧址位于市南区浙江路26号,始建于1901年。由德国第一代移民罗伯特·卡普勒(Robert Kappler sen)为纪念其母亲安娜·玛丽亚而建造。整栋建筑由花岗岩砌基,四面坡屋顶,覆红色卷筒瓦,上开筒形老虎窗,南立面以大理石方柱支撑起跳台,环以瓶式护栏,由檐口向阁楼升起一面集结着多重影像符号的山花,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  2016年初,按照青岛市青岛湾老城区改造工程指挥部统一部署,青岛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引入了青岛书房项目,采取创新模式延续安娜别墅历史风貌,打造全新的图书销售、文献收藏、阅读分享、主题沙龙、公共展览、休闲茶座、文创设计、旅游推广、德式餐饮为一体的体验性、开放性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青岛银行公会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15号。由徐垚设计,华丰恒施工。港及混凝土结构,地上四层,方形花岗岩砌基、贴墙。立面采用对称式手法,两门分列立面两侧,墙面开矩形窗,分组排列,中间为4扇窗两侧各两扇窗。整个建筑给人质朴庄重的感觉。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山左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4-66号。由刘铨法设计,福聚兴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花岗岩大块方石砌基,顶部密集栅式山墙,平顶屋。整个建筑庄重大方,线条流畅。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8号。由苏夏轩设计,公和兴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平屋顶。花岗岩大方石砌基,方块形花岗岩贴墙面。立面中轴线式布局,采用叙事手法处理窗与墙面的变化。建筑简洁典雅,为现代商业复兴式建筑风格。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中国实业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河南路13号。由青岛联益建业华行设计,建筑师为徐守忠,申泰施工。钢木结构,原地上三层,20世纪80年代中期接建一层,现为四层,地下一层。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水兵俱乐部旧址——光影·1907  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位于青岛中山路南段,该建筑1901年开工,1902年5月10日建成启用。这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共有三层,总面积为4607平方米,是青岛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之一。经过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召集的专家团研究论证,最终认定青岛水兵俱乐部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商业电影院。  1990年,政府有关部门对水兵俱乐部的屋顶防雨毡、门窗等进行了简单维护。2014年,在文物部门的支持下,有关单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始了对水兵俱乐部全面保护性修缮。历经两年时间的精心施工,这座优秀历史建筑风貌焕发了青春。2016年,青岛城发集团遵循“原建筑、原设施、原功能”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建筑文化、电影艺术等元素融为一体,开办成电影文化综合体——1907光影俱乐部。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青岛天主教堂  本名圣弥爱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始建于1932-1934年。占地面积114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301.54平方米。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正面高30米处设有平台,两侧有两座对称而又高耸的钟塔,塔高56米,是新中国成立前山东省最高的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该建筑于2014年进行了全面修缮。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国家级科普基地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始建于1901年,由德国汉堡FH施密特公司建造,为德式古典哥特式建筑风格,是青岛优秀历史建筑,也是青岛著名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2009年重修,在建设格局上完全恢复了当年的历史原貌,在使用功能上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邮电博物馆的形式于2010年重新对外开放。馆内以千余件实物及照片记录了青岛百年的邮电通信发展史,透视出青岛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脉。该馆运营定位半公益性质,是一座综合性的参观购物休闲场所,并定期免费向青岛市中小学生开放。为优秀老建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  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2号。由陆谦受设计,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花岗岩大方石砌基,凹槽线花岗石贴面,平屋顶。花岗石嵌门套,两侧墙面在窗套与大门间装饰有密集的横向凹凸线条,强化了主入口位置。建筑立面简洁明快,几乎没有任何装饰。

青岛17座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中山路壹号国际俱乐部——中西文化交流的伊甸园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是德国建造师保尔.费里德里希.里希特主持设计建造的,建成于1911年10月,是当时青岛各界人士的社交场所。  年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改作行政办公场所。2010年,该建筑作为青岛市中山路历史城区改造试点,搬迁了里面的办公单位,聘请德国专家规划设计,对建筑内部100 年遗存的门窗、地板、楼梯及墙裙等内饰,均严格按照原样保留修复。  整修后,国际俱乐部恢复了历史功能,开办起中山路壹号青岛国际俱乐部,成为青岛历史建筑保护与复兴的一个亮点。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