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青钢生产线一角。
②一汽青岛解放公司搬迁后的生产车间。
③青岛双星工业4.0示范基地。
④青岛捷能汽轮机有限公司搬迁后生产的发电机。
⑤青岛海晶化工位于董家口的新厂区。
⑥青岛碱业位于平度的生产厂区。
⑦青岛双桃位于平度的新厂区。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改善城区环境、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突破口。记者从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市114户规划内搬迁企业中,已有111户企业启动搬迁,67户企业的搬迁项目竣工,95户企业的老厂区实现关停。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再关停5户,关停企业总数将达到100户。
我市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组织、压茬推进”的原则持续推进,包括青钢、海晶化工、双桃精细化工、青岛重工等投资10亿元以上的搬迁项目在内的大批搬迁企业新项目竣工投产,累计竣工企业达到67户,开工在建企业达到17户,完成投资约430亿元。90%以上的搬迁企业转移到相应产业的工业园区,形成平度新河化工工业园、董家口重化经济区、即墨汽车及零部件新城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区。老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30%以上用于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和绿地的建设,并且配建保障性住房。
市老城区企业搬迁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老企业搬迁过程中,我市始终将污染企业搬迁作为重中之重。“这些污染企业面临着土地变现困难、资金短缺、新项目落地难等一系列难题,可以说每一户企业都是难啃的‘骨头’。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关停市区内全部污染企业的工作部署,我市实施搬迁攻坚战,在对企业进行多次现场调研和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分类研究提出解决措施:一方面,规划、国土、区政府等部门加快出具规划条件、办理土地收储或以区政府收购形式解决企业关停困难;另一方面,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其尽快关停。同时,对这些企业逐一制定了关停方案,明确关停措施和时间节点,以‘钉钉子’精神一个一个推动落地。”|
老企业大部分关停,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减少。目前已关停的30户重点污染企业,是我市市区主要污染源,它们停产后,市区每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2249万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69%;减少COD排放量1766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总量的69%;减少氨氮排放量121吨,占市区工业废水总量的68%;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382吨,占市区总量的20%;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5817吨,占市区总量的15%;减少烟尘和粉尘排放量15530吨,占市区总量的79%,有效改善了市区环境质量。
在搬迁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制定了周密详实的职工安置实施细则,指导企业实施分流安置。截至目前,在114户规划内搬迁企业和其他10余户搬迁企业中,已有100户企业实施了职工分流安置,累计分流安置职工5万人。
巨变的“搬迁重镇”
李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市北:城区面貌快速更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自2008年9月开始,青岛全面启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工作。李沧区、市北区是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重镇”。记者从市老城区企业搬迁办了解到,截至目前,李沧区已完成44家企业的搬迁、关停、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北区通过搬迁,城区面貌快速更新。
自2008年以来,李沧区纳入搬迁改造的企业共有56家,占全市搬迁总量的一半,总占地8194亩,职工人数近5万人。截至目前,已完成包括黄海橡胶、青岛一汽、青钢、青岛碱业等四大企业集团在内的44家企业的搬迁、关停、转型发展,其他12家企业已明确关停、搬迁时间节点,正在稳步推进关停、搬迁、转型等工作。
2008年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前,李沧区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市的60%和16%,而集中于该区的耗能污染重点企业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李沧区排放量的89%和82%。通过老企业搬迁,“十二五”期间,全区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5.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32.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11.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降低15.5%;氨氮排放总量降低19.8%,全区大气、水质、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市北区实施老企业环保搬迁以来,已有15处整体搬迁改造片区、65家企业68宗土地被列入全市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计划,合计占地372.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市北区已合计利用老企业搬迁腾空土地160万平方米。
抓住搬迁机遇,市北区加快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加速城区面貌更新,大力推动国际邮轮母港城、青岛总部大道建设,并利用老企业搬迁腾空的厂房“腾笼换鸟”,打造特色功能产业园区,改变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记者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