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广西各大高校在自治区教育厅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与资源,开辟出包括校企协同育人、产教高度融合、政策倾斜支持、平台基地支撑等多位一体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路子,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含金量颇高的“双创”成绩单。12月26日至31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广西新闻网承办的“创新创业展活力 高校青春风采行——“2016年广西教育网络行”大型采访活动举行。来自全国29家主流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贺州学院7所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成绩突出的广西代表性高校,聚焦广西高校创新创业亮点成果,利用互联网传播创新创业动人故事,将广西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做法推向全国。
数百年前,哥伦布、麦哲伦通过海上通道发现了新大陆。航运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已不再是“如何达到”,而是如何通过技术,让航行过程更安全、高效、环保。
如今,船联网应运而生,将航运带入了一个人们梦想的新时代:在这张网里,船与船、船与航道、船与人互联互通,原本充满风险、不确定性的航程,开始变得智能、可控。12月27日,记者随采访团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对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搭建的船联网一探究竟。
船如何联网?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是中国通向东盟最便捷国际通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发展,北部湾区域的国际航运地位也日益凸显。
早在2013年,由广西民族大学牵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防城港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防城港北部湾港务有限公司以等公司,共同组建了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目标就是打造一张“船联网”。
不少人早就听过互联网、物联网,而船联网正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个新概念:通过互联网把船舶联系起来,融合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航运信息服务网络。它使得航运管理更精细化,航运服务更全面化,航运体验更人性化。
在这张“网”里,接入接口的船舶成为了一个个移动的终端,经由北斗卫星、通信基站等中介,发送和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船舶本身的状况,包括位置、安全情况、船上运送货物的情况都能被传回调度管理中心,经由调度中心的引导,能更高效、环保地完成进出港口、装卸货物等任务。
再经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借助广西民大非通用语种的优势,对来往海上东盟船只使用的语种语言进行处理,这张网里的船舶可无需翻译,直接对话。
解密船联网功能
据介绍,尽管海洋运输有自身的突出优点,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例如,很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航期难以准确把握,遭遇险情的可能性也较大。
今后,船联网一旦撒开,北斗卫星可成为船舶的“保护伞”。据广西船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作人员熊菊霞介绍,船联网有一个电子地图的功能,通过北斗卫星,可对网内的船舶的航迹和位置进行查询,以达到为船舶护航的作用,“船舶若因天气原因、海盗抢掠失踪,都能通过船联网找到他们的位置”。
此外,船联网还能对船舶进行预警管理。熊菊霞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研发了一系列船联网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和系统,例如能耗采集与管控系统,能对船舶上各类用电设备的能耗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及存储,并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定,实现异常状态预警,同时通过远程通信的模式与船联网服务平台连接实现远程预警。简单举例,船只航行中使用的柴油就是运输的成本,对燃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可有效管控成本,“不至于出现运一批货费用900元,柴油就烧掉1000元的亏本情况,这也更利于环保。”
又如,中心还研发了温度异常预警系统。这个系统利用红外热像仪,对轮船上设备运行时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可根据设备温度状态对设备运行是否有异常进行判断。“这对运输货物的船舶有很大帮助。”熊菊霞说,例如,一些船舶运输海鲜等冰鲜产品,要求运输温度在一个标准值以下,使用预警系统,当温度变化时,调度中心可监控到,并对船舶发出预警,及时调整温度,保证海鲜到岸仍然新鲜。
船联网功能延伸到陆地
在船联网本身的基础上,其他一系列功能也得到了延伸,例如港口业务、冷链物流,甚至船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的管理中也能应用。熊菊霞说,使用船联网,可对港口货物装载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偷货、换货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船联网的计算,港口货物的分区、堆放也会更科学、高效。若把陆地上的汽车看成海洋中的船舶,同样也能使用船联网进行管理。
事实上,船联网只是广西民大科技创新的一个侧影。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了一批科研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如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广西民族大学-美国ARC异步电路联合研发中心、广西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并且一些实验室科研成果显著,如“海洋波传播的解析模拟和交互边界元模拟”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多次承担国家高级别项目,刊发论文被SCI、EI收录。
广西民大负责人表示,学校立足学科优势加强载体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批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聚焦“一带一路”、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等重大需求,集聚创新团队,形成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
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广西民大的改革发展始终坚持与国家战略同向而行创新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正如该校党委书记朱华所说:“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基点、中心环节和根本动力,着力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并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创新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创新等结合起来。”
近年来,该校领导班子把握大局,科学谋划,着力优化顶层设计,实施“一把手”工程,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校党委带头开展“两报到,两服务”活动,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服务师生创新创业。
以创新提升质量,以质量铸就品牌。作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民族大学紧紧围绕广西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推进“三大攻坚战”的整体部署,找准优势,把脉需求,精准定位,在创新驱动大潮中,不断彰显“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