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用微信和亲友们聊聊天,看看公众号的文章,大伙其乐融融。尤其是各种公众账号,
精彩推出一些免费抽奖甚至免费送礼的活动。不过天上其实很少会掉馅饼,而且这里面的套路都非常深。
12月26号,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刷屏,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某酒店两天一晚免费住,坐山望海,感受极致生活美学”。而整篇文章的的内容则是对位于黄岛区的一家星级酒店的详尽介绍,并配发了数张该酒店的实景照片。在文章的后面标注着,只要输入手机号,就可以参与报名抽奖,最后将有10名用户免费获得价值2283元的酒店套餐体验。在短短的十几个小时内,这片文章的阅读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不少用户也进行了转发。然而就在当天晚上,该酒店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却发表了一份声明,声称这篇文章中的免费体验活动,并非官方举办。
在12月27号,也就是事发第二天的下午,这家酒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酒店方面声称,经过他们连夜调查,发现这篇文章是出自“青春旅游社”和“旅游小玩子”两个微信公众账号,这两个公众账号的历史消息都只有一条关于乘机新变化的文章,而如果进入账号进行报名参加活动,最后会被要求强行关注一个来自浙江的微信公众号“丽人时尚秀”。而在文章发布之后,酒店方面当晚就接到了很多市民的电话咨询,这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
酒店方面还表示,不排除追究发布文章公众号的法律责任。其实回头仔细看看这两个公众号发布的文章,虽然从头到尾都是关于酒店的宣传介绍,但是在文章的最后其实有几行小字的温馨提示,提示注明,本次活动只作为福利回馈粉丝,并非官方活动。也就是说,这两个公众号已经告诉用户,这个活动并不是由酒店官方举办,如果是由公众号背后的个人或企业出资购买了这家酒店的产品来回馈粉丝,那又有何不可呢?
某星级酒店总经理表示:如果你今天要介绍的是你自己的产品或自己的公司或自己的企业,你提供的是涵碧楼的一个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参加,应该在版面上或者整个文章或者微信的介绍上面有一个很清楚的配比,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觉得昨天的这个发文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头到尾全部放的是涵碧楼,只有两行字说的是在做粉丝活动,我相信所有对涵碧楼喜爱的粉丝或不知道的人,他会把这篇文章认为是涵碧楼所做的官方活动。
山东亚和太律师事务所律师也表示:如果微信公众号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利用涵碧楼的知名度发布广告,在这个过程中对涵碧楼的名誉权,荣誉权乃至企业的名称权造成侵犯,产生损失,微信公众号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就应当承担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损失的话,承担损失的侵权赔偿责任,如果微信公众号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仅仅是购买涵碧楼的产品,用于奖励中奖粉丝,对涵碧楼的法人人格权没有造成侵犯,就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发布文章和活动的公众号的内容目前已被删除,免费体验活动也被叫停,所以究竟是公众号真的会豪气送礼,还是虚假营销,我们也无法确定。
其实现在很多公众号都会搞各种各样的活动,目的无非是增加粉丝数量、提高公众号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而这其中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免费赠送礼品。然而这礼品你最终能不能拿到,拿到的礼品和承诺是不是一样,可就不好说了。
今年30岁的王先生是微信的资深用户,在他的朋友圈和微信群里,也经常有好友转发一些公众号搞的活动,通常都是都是通过转发一些商家的活动集赞获取免费的礼品或服务。对于这些活动,王先生一般都不去理会,可是今年10月份,一条“添加微信免费领取折叠自行车”的消息让他动了心,消息上说,不以任何形式收费,我朋友的体育用品店开业了,限量总送折叠自行车288台。
转发给5个朋友之后,这个微信公众号又要求王先生把信息分享到朋友圈,为了得到心仪的自行车,王先生只好照办。
王先生说,如果对方只要电话号码和收货地址,自己也许会提供,可是如果再把身份证号提供给对方,他心里就没底了。就这样,王先生并没有拿到自行车,但是对方却达到了免费宣传和增长粉丝的目的。
高海豹创办的公众好“知青岛”在青岛地区关注度常年排名前三,他也是青岛最早一批运营公众号的业内人士,据他的了解,类似王先生遇到的的送礼活动在微信公众号当中十分普遍,很多人即使按照要求进行到了最后一步,也拿不到对方承诺的礼品,而最常见的是对方最终会给你寄来一份礼品,但是要求你支付高额邮费,当你拆开后才发现,这份礼品跟当初的承诺相去甚远,价值甚至还抵不上邮费。
大量圈粉,不仅是每个公众号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他们的头等大事,因为粉丝越多,点击量越高,来投放广告的客户就越多,广告收入也就越高。一般一个粉丝数量在一万人左右的微信公众号,头条文章的广告价格都是5000元起价。而一些粉丝量高达百万的大V级别公众号,头条的均价都在10万元以上。
圈粉、免费宣传产品、获取高额广告费,对于一个微信公众号来说,只要搞一次听上去很诱惑人的送礼品活动,就有可能一举多得,而付出的成本却少的可怜,怪不得这么多公众号趋之若鹜。
而作为普通的微信用户,一步步进入某些公众号的“套路”之后,不但免费替人做了广告,还留下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隐患,而换来的很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垃圾广告。
其实无论是自媒体公众号还是商业公众号,要想获取长期稳定的粉丝和点击量,要么以内容取胜,要么给用户带来实惠。靠这些套路来忽悠用户,只能是一锤子买卖。另外,目前对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的监管上,恐怕还存在一些盲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公众号,在发布信息上往往都有较高的自由性,很多虚假内容在被删除的时候,已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社会影响,而幕后真正的操作者和推手,却很难找到。希望用户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面对类似公众号时,要三思而后点。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