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贫领域实施“网格化”管理
2016年底我市实现了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
昨天,市扶贫协作办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全市要瞄准贫困问题最突出的区域、群体和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今年将大力实施贫困监测网格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对新致贫和返贫人口灵敏监测、快速认定、及时纳入。
精准识别标准化“定量模式”
2016年底,实现了市定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时,将精准识别与社会管理系统有效对接,构建一个信息平台,一支网格评估员队伍,一套保障制度,一个办理运行机制的“四个一”贫困人口动态识别管理工作体系,对贫困人口进入和退出灵敏监测、快速认定、及时帮扶。
2016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000套。21个省定贫困村和48个市定经济薄弱村摘帽。全市2401个村(社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贫困人口1.2万人成为有股金、薪金、租金、医保金、养老金的“五金”农民,累计分红2000万元,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1600元。
同时,全市以全域统筹为方向,创新城镇扶贫模式。青岛市率先启动城镇扶贫,以基本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扶贫机制和社会保护体系为目标,研究制定了城镇扶贫政策意见,努力打造先行先试的青岛样板。
全市完善农村低保养老保障制度。2016年青岛市农村低保标准达到5640元,居山东省城市首位。
对新致贫人口灵敏监测
2017年,青岛市扶贫工作将持续推进农村扶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效。实施贫困监测网格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对新致贫和返贫人口灵敏监测、快速认定、及时纳入。推进农村扶贫线与农村低保线“两线合一”,研究制定农村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的对策措施。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村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鼓励贫困农户利用现有资源、资产参与产业发展,采取土地入股、山林入股、房屋入股等形式获得稳定收益。
以贫困村、薄弱村脱贫摘帽为重点,细化落实村庄脱贫计划,探索多元化、套餐式的扶贫路径。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加快项目进村,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电商、旅游和生态特色产业,多渠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贫困(薄弱)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启动实施城镇扶贫
落实薄弱镇脱贫规划,培育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原则,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生态则生态,打造特色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着力培育薄弱镇的核心竞争优势。完成青岛市城镇扶贫工作前期调研和试点,全面启动城镇扶贫工作。按照政策规定的扶贫指导线,科学合理设定城镇贫困人口的具体识别条件和程序。建设城镇扶贫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核对平台、扶贫供需对接平台、贫困人口个人诚信平台。青岛将全面落实33名市级领导帮村、673名第一书记驻村和22家市属国企帮镇、4个经济强区帮镇等定点帮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帮扶,建立贫困(薄弱)村与城镇居委会、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共建等多种模式。
参与扶贫协作对口支援
今年,青岛还将积极开展省内扶贫协作,全面落实青岛市与菏泽市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同时,对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陕西省宁陕县,充分发挥青岛和被帮扶地区的优势,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对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新疆喀什等由资金支持为主向人才、科技、管理等多元要素转变。(记者 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