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探访青岛百年制香村 20多道工艺制成一支香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刘震 2017-01-13 13:10:47 字号:A- A+

    又到忙年时,胶东半岛的母亲河--大沽河畔的谈家庄村也到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从清末开始,这个大约400户的小村庄制香的手艺已经传承了四代人。虽经过历史变迁、时代变换,制香工艺不断进步,谈家庄的黄香却一直是胶东半岛地区老百姓公认的头一名。

    侃着大山唱着歌,老人们坐着马扎制香

    11日下午,记者来到胶州市胶东街道谈家庄村,因为该村被大沽河和胶莱河环绕其中,所以谈家庄与周边的圈子村及刘家店村并称为“河里三村”。在当地人眼中,河里三村水土极为养人,盛产美女,能够娶到河里三村的姑娘一直被视为一种荣耀。而在谈家庄村,这里除了美女出名之外,制作黄香的技艺也在胶东半岛鼎鼎有名。

    沿大沽河河堤进入谈家庄村,不远就是村民谈伟的黄香加工厂,作为村里第四代制香人的佼佼者,谈伟每年到了腊月里都非常忙碌。在谈伟的带领下,记者进入了他的加工厂,虽然名为加工厂,但是记者发现这里其实更像是农家聚会,十几名老人在一间大屋里生起火炉,坐在马扎上一边聊着天一边制着香,时不时的还哼上几句小曲,欢声笑语中丝毫感觉到不到工厂内的紧迫。谈伟说,这里的工人都是村里的村民,大部分都60岁以上,每到年关他们都会来制香,靠着制香这些老人每月可以赚超过2000元。

    制香工艺传承百年,有20多道工序

    谈家庄的制香传统从何而来呢?据谈伟介绍,清朝宣统年间,村里有一个叫谈麟志的小伙子外出谋生,一路南下谈麟志到了广东江门一带,在那里他见到当地制香工艺非常发达,便悉心学习,从而将技术带回到村里,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如今手艺到了谈伟的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以前是纯手工制香,现在则全部改成了机器。”谈伟说,机器取代手工制香已经7年多了,但是制作工序却是差不多的。将榆木、木粉、香料等原材料按比例打碎之后放入机器开始制香,然后将其放入合适的容器进行晾晒,等黄香晒干之后便可包装出售。“说起来其实挺简单,但做起来是不一样的。”谈伟说,制香总共要有20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问题,香的味道就会不一样。现在谈伟的工厂一年可制香10万余封(一封5把),售价在7-18元之间不等,制香的利润可以达到30%。

    得天独厚,最多时全村有20多家工厂

    起起伏伏,谈家庄的制香产业经历不断的发展,从最多的20余家加工厂,到现在稳定在5家,工艺传承百年而不衰当然有自己独到的一面。村里第三代制香人年近8旬的高惠义告诉记者,谈家庄制香的发展与靠近大沽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制香最重要的是原料和水源。”高惠义说,现在制香和以前不同,如今交通十分发达,什么原料都可以从外地购入,但是在几十年前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有时要靠就地取材。大沽河畔的谈家庄村水源自不必说,原料也是十分充裕。在那个年代,制香的主要原料榆木有时会缺失,村民便会就地取材到河边寻找一些灌木作为替代品,这就解决了一大部分的原材料问题。此外,河边广褒的滩涂也为晒香提供了优良的场地,谈家庄制香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制香手艺已申报非遗,村民欲自建博物馆

    在谈伟工厂的一个角落里,记者看到了不少当年用手工制香的工具,这些都是谈伟的宝贝。“2015年的时候,我将我们村的制香手艺申报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谈伟说,虽说现在还没有申报成功的信息,但他却信心十足。在谈伟的计划里,他不但要继续制香,还要将制香当成文化去传承。

    “今年我将建起一个展厅。”谈伟说,展厅内要把一些古老的照片、工具、制香人物统统展示出来,免费给对制香感兴趣的市民开放,同时他还打算联合村里其它制香的加工厂,共同出资建一座“谈家庄制香博物馆”,并加入到大沽河旅游的景点当中,这些举措也是想让村里的年轻人不要看轻制香这门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我47岁了,村里目前还没有比我更年轻的制香人。”谈伟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制香手艺继续在谈家庄传承下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