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城联动 勾画大青岛未来新蓝图
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经过5年发展
互补相依携手前行 我市城市定位和品质全面提升
“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发展战略在2012年举行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后,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三城联动”,它以胶州湾为核心,通过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建设,形成功能互补、相互依托、各具特色的都市区,使之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经过五年的实践发展,全域统筹呈现新格局,东岸、西岸、北岸三大主城区互补相依携手前行。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年初,《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获国务院批复,青岛的城市地位得到提高,定位更加明晰,城市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大青岛格局奏响历史最强音符。
在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中,青岛一直走在前列:上世纪初,青岛位列“广大上青天”五口通商城市之一,享誉全球;新中国成立后,青岛仍然是重要外贸港口城市;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岛跻身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如今,随着《规划》获批,青岛未来城市发展定位再次提升。这一着眼于青岛未来城市发展路径的城市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
五年来,坚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坚持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创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五年来,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呈现新格局;
五年来,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焕发新活力;
五年来,坚持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美丽青岛建设再上新水平;
五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五年来,坚持文化强市、文化惠民,城市软实力实现新提升;
五年来,坚持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
五年,是挑战!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经济发展处于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市人民团结一心,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五年,是跨越! “十二五”期间,青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全市生产总值跨越四个千亿元台阶,从5666亿元增加到9300亿元,年均增长9.7%。生产总值健康度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五年,是辉煌!过去五年我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进程中取得重大成就。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在即,青岛早报推出“辉煌·跨越——迎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特别报道”,我们将从“城市梦想 百姓故事”的角度出发,与全市人民一起,在回望过去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全域统筹
大青岛格局获国家批复
2012年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确定了青岛未来的空间布局,即“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大青岛”的宏伟版图至此轮廓清晰。
全域统筹,强化大青岛理念,加快推进城乡统筹、陆海统筹,不断拓展发展空间,继续推动城市组团式科学发展。统筹全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和管理体制,加快大青岛北部区域崛起,缩小城乡差距、南北差距。早在2012年底,青岛不再有四方区,也不再有胶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市北区和黄岛区,让青岛统筹公共资源、提高效率、衔接西海岸,发展蓝色经济有了更好保障,让“大青岛”格局初显。
2016年年初,《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规划》确定,2020年,青岛的城市边界将出现重大变化,其中青岛主城区不再仅仅是市内四区 (市南、市北、李沧、崂山),新的主城区规划为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岸城区三个主城区,未来将成为大青岛的核心区域。青岛由过去定位的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无疑,《规划》让青岛的城市地位得到提高,定位更加明晰,城市内涵也更加丰富。
五年来,青岛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全域统筹呈现新格局。城市空间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趋于清晰明确,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建设格局全面展开。围绕国家战略和蓝色经济的新要求,《规划》确定青岛的城市性质由“中国东部沿海较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及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协同发展
区域各司其职协同发展
过去五年,从宏观战略层面来看,西海岸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蓝谷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红岛高新区跨步发展,集中了数条千亿级新型工业产业链的“一谷两区”已经成为青岛未来经济活力增长的重要动力。
同时,打造组团式、生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青岛各区市、重点功能区在寻求自身的定位:蓝谷和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蓝谷核心区获批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12个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对建设海洋强市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国家政策试点全面实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增长极;红岛经济区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科技生态人文新城初具规模;市南总部经济中心区、市北中央商务区、李沧交通商务区、崂山金家岭财富金融聚集区、城阳轨道交通产业区等加快建设。即墨汽车产业基地、胶州临空经济区、平度南村家电产业园、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区域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区域“各司其职”,协同发展又各具特色,组团发展产生的1+1>2的叠加效果,为下一个五年城市设计和谋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区域均衡
县域经济发展潜力释放
老城更新,新区建设,城区北部崛起,南北城区差距缩小,东西城区均衡发展……对于青岛来说,统筹协调的蓝图已经绘就。
2011年,青岛出台城市历史上首个全域发展规划,“全域统筹、三城联动”城市布局的展开,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得到了空前释放。过去的“十二五”期间,青岛坚持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治的局面,把县域纳入了与主城区更为紧密衔接的“同城发展时代”。
身为县级市的即墨“幸运”成为海洋科技新城蓝色硅谷的承载地。其他3市也不甘落后,按照全域统筹的战略,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资源优势,走出了各自的特色发展道路。在2016年工信部所属的赛迪公司发布的 “县域经济100强”榜单中,青岛4个县级市全部入围。另外,2016年,全省共有124个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过百亿的有6个。
关键词·东岸城区
市内四区南北差距缩小
在青岛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宁要市南一张床,不要李沧一套房”。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是沿海岸线布局的城市结构曾经给人带来的置业心态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三城联动”的提出,青岛东岸逐渐形成全市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商贸、旅游度假综合服务中心,城市空间转型的发展,也逐渐开始改变人们的置业心态。
根据青岛“三城联动”的城市战略部署,东岸城区包含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及崂山区。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新的市内四区各自深入发掘潜力,优化布局,南北差距逐渐缩小。如今,曾经不被人看好的、远离海岸线的李沧区已经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核心节点之一。
市北区近年来变化也不小。经过几年发展,新都心已经成为青岛地理位置上的“真正中心”。可见范围内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在建楼盘项目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商业项目也于2016年迎来了爆发期。
此外,崂山区重点发展金融商务、科教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高端产业,以金融总部、民生保障和高端产业为特色的一大批重点项目纷纷汇聚崂山。 “金边”的光芒,也开始向纵深区域全面辐射……
关键词·西岸城区
将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
早在2011年之前,青岛主城区和西海岸还曾是隔海相望,桥隧通车改变了“青黄不接”的历史。如今的西海岸高楼林立、马路宽敞,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很难让人再想起这里是十几年前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马路泥泞,处处一派萧条景象。近年来随着青岛城市大规划的辐射,黄岛已经成为打造海洋经济特色鲜明的新区。
2012年底,成立新黄岛区;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青岛西海岸新区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近几年来,西海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到中德生态园;从500亿元的万达东方影都项目到500亿的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一个个大项目的引入,让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西海岸实力”,也看到了“西海岸速度”。
“两年来,我们引进建设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其中签约注册500多个,开工340个,竣工投产160多个,做到‘天天有项目’。 ”在去年召开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西海岸新区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按照政府远期规划,到新区成立10周年时,将再造一个青岛的经济总量。
关键词·北岸城区
逐渐融合大青岛版图中
北岸城区规划范围东至青银高速、西至大沽河(含胶州李哥庄)、南至滨海岸线、北至即墨界。北岸区域既是环胶州湾生态体系中的敏感区,也是未来城市重要的拓展空间。根据规划,北岸城区的定位就是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
近年来,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兴板块的城阳区正不断吸引着市民的注意力,尤其是从大片的庄稼地里生长出来的惜夏板块和从盐滩与盐碱地中崛起的白沙湾片区,已经逐渐摆脱城市边缘化,融合到大青岛的版图之中。除此之外,红岛是北岸新城发展中最具亮点的一个区域。 “2016年在区域招商方面,我们瞄准世界500强、中国1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据红岛经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软件与信息技术产业以及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领域收获颇丰。总投资近100亿元的中兴网信青岛科技产业园、金山云小镇等6个龙头项目签约落户。
越来越多的文化广场成为新城区旧村改造的“标配”。
梦想照进现实 过上城里人生活
王春青是地地道道的灵山卫人,拆迁前,他所住的地方名叫北窑村,现如今住的地方叫珠山文苑。“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也能有机会住上这么洋气的楼房,真好啊! ”王春青说。这5年来,整个灵山卫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许多多像王春青这样的当地居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迎接他们的是干净宽敞、配套完善的社区新生活。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自来水、暖气等一应俱全的宽敞屋子……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王春青的70多平方米的新家,直观感受到了这里与市区条件的相近程度。
其实早在五六年前,王春青还不敢想象现在的生活环境。 “变化太大了! ”王春青回忆说,灵山卫北窑村的位置偏,出门就是大山;村里人的生活条件差,村里乡亲得走一里多路去河边挑水吃;出个门就更是叫人头疼了,想去趟青岛,就得先坐车去薛家岛,再坐轮渡去西镇,没有一天时间,别想进市区;交通不便,买东西也难,得出村走几里路才能找到商店……“说实话,那时候我们村的条件确实差,小伙子难找对象,外村的闺女都不乐意来! ”王春青说。
转眼北窑村拆迁了。 2013年,西海岸新区引进了影视产业为主的新型文化项目——青岛东方影都项目,项目就位于灵山卫的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内。受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规划的带动,整个灵山卫赢得了发展新机遇,当地的就业、投资、消费被逐一拉动,北窑、黄石圈、张家庄等多个村庄拆迁,新社区拔地而起。
王春青作为珠山文苑社区第一批回迁村民,最先受益。 22栋多层楼房,背靠小珠山,南濒灵山湾,健身路径、社区卫生中心、幼儿园、娱乐室一应俱全,当王春青和邻居们领到钥匙打开自己的家门时,看到自来水、燃气、抽水马桶、有线电视一应俱全,大家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春青记得,搬进新房的第一个冬天就通了暖气,村民们彻底离开满屋子煤烟味的日子,他说,自打搬进新房子,冬天在家里可以穿一件秋衣,原先厚厚的棉袄塞进了橱子的最下层,再也没动过。不仅如此,社区内外的各种配套设施样样不落。 “小区出门就有好几个超市,门口还有公交车,转车就能直接到青岛市区,太方便了。 ”王春青乐呵呵地说。
王春青大爷为自己居住的新小区点赞
讲讲我过去的5年
5年的发展,让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幸福感满满,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会对于身边方方面面的变化有各自不同的感受。或者你从低矮的平房住进了新建小区、或者你的孩子走进了心仪的学校、或者你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名新市民……如果你也想对大家说说自己5年来的经历和感触,可以扫码关注青岛早报微信公众号,讲述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