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上的抚慰是最崇高的奖章
“催泪红包”护士群体感动了青岛 而感人的医患故事继续上演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催泪红包”护士群体昨日荣获2016年度 “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群体。去年年初,青岛早报连续报道“催泪红包”的爱心故事,引起了全国读者的广泛关注,网络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万次。随后,青岛早报记者把这一爱心故事带进了全国两会,获得了代表的赞誉。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还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 “新闻策划”章节的实战案例。
记者近日再次到青岛妇儿医院急诊室回访发现,“催泪红包”的效应持续发酵,感人的医患故事继续上演。“获得感动青岛奖项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个荣耀,工作中,再苦、再累,我们也不怕,一定要为病号服务好。”昨晚5时,青岛妇儿医院急诊室护士长宋军离开医院去领奖前激动地说。
回顾
“催泪红包”走向了全国
10个小小的红包,579个字的祝福,大年夜一名普通患者微小却善良的行为,温暖了2016年的整个春天,也让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室40多名护士日复一日的辛劳展现在了岛城读者面前。
青岛早报对“催泪红包”的感人故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了全国读者的广泛关注,市卫计委下发通知,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就 “催泪红包”展开大讨论后,又开展 “医院开放日”“市民体验日”活动,听取市民意见建议;黄晓明、赵保乐、黄渤、夏雨等青岛籍明星也通过微博、微信,积极传播这一爱心故事;著名女作家六六、微博大V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等先后接受青岛早报专访,探讨 “催泪红包”对医患关系的引导作用;90岁的老将军李治亭为市妇儿医院题字“医德光辉”,亲自送到医院表达对医护工作者的敬意;青岛电视台首席播音员单云、市演讲与演唱协会主席侯希平、漫画作者杨良义等人,通过创作诗歌、歌曲、漫画的形式,为“催泪红包”点赞。
对于青岛早报 “催泪红包”的连续报道,国家卫计委官方微博、全国近百家网站、多家新闻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转发近千次,网络阅读量已经超过2000万次。《光明日报》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此事,让全国更多的读者了解青岛“催泪红包”爱心故事。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接受青岛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催泪红包”是“爱的传递和互动”。全国人大代表热议 “催泪红包”这个暖心故事,许振超、麦康森、杨伟程、张思夏、刘新国等代表高度评价 “催泪红包”彰显的良好医患关系,并对青岛早报为引导社会正能量作出的连续报道点赞。
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赞誉
青岛的专家学者对于青岛早报催泪红包给予很高的赞誉,比如,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刘文俭就表示,“除夕,在每个家庭团圆的时刻,医护人员却在坚守岗位,特殊的时间、地点,激发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崇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伟大,她给医护人员送红包是发自内心的。”刘文俭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在拿到这个红包后,积极想办法还回去,体现了医护人员的职业精神。“这一送一还,把双方彼此的尊重和理解表达出来,医患关系融洽,需要双方换位思考。 ”
刘文俭说,作为医疗主管部门,应该敞开大门,让患者走进医院,看到医护人员的辛苦、医院为提高技术和服务而做的努力。作为患者来讲,应该理解医护人员,治病救人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他们不可能拿患者的健康当儿戏。刘文俭认为,其实“催泪红包”式的医患关系,对各个行业都有所启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沟通,让市民感受到温暖和友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城市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青岛有“微尘”,这是种向善的精神,“催泪红包”是这种向善精神的延续。 “这组报道,让我很感动。 ”刘文俭说。
“‘催泪红包’能够感动青岛,当之无愧。 ”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海波说,“青岛早报‘催泪红包’传递了正能量,通过这个事件的报道,让大家懂得去反思,“催泪红包”以情动人,能够打动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心。
让岛城服务窗口大提升
青岛早报连续推出“催泪红包”报道,爱心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折射出敬业、奉献、信任和感恩的正能量,诠释了和谐社会建设内涵,展示了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市文明办以催泪红包爱心故事为契机,组织部分服务单位召开“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座谈会并下发深化“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的通知。市文明办与青岛早报设立专栏,报道各行业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做法,宣传先进典型,展示窗口行业风采,掀起活动热潮。
“文明优质服务大提升”活动在银行、税务、海关、质检、卫生、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市政管理、公安、司法、工商、食药、通信、旅游景区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监管、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中展开。记者近日到这些窗口回访发现,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以银行系统为例,记者在没有亮明身份的情况下到中信银行市南支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微笑服务。
探访
值班护士一针准
虽然临近春节,但是记者来到市妇儿医院急诊室的时候,这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39岁的赵先生急匆匆来到急诊室,他说:“儿子今年两岁半了,这两天高烧不退,真是急人。”挂号、问诊结束后,赵先生按照医嘱,来到输液室输液。赵先生很紧张,他说,儿子这是第一次打吊瓶,他担心孩子闹腾。在扎针过程中,值班护士的细心操作打消了他的疑虑,靠着娴熟的技术,护士一针准,快速找到孩子的血管完成输液,整个过程赵先生的儿子没有一点儿不适应。
因为输液的病号比较多,值班的护士按照顺序叫号,帮助每名小患者扎针、输液。为了避免有的家长疏忽,不能及时发现吊瓶液体的量,值班护士不断在输液室走动,帮助患者更换吊瓶。“护士太负责任了,令人敬佩。”带孩子就医的周先生说。
多了体谅少了抱怨
“这是我第3次来妇儿医院急诊室就诊了,这里的护士很负责任,对待每名患者都很细心。”28岁的高女士说,她十分关注青岛早报“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感觉现在患者前来就医时多了体谅,少了抱怨,更加和谐。
青岛妇儿医院急诊室护士长宋军介绍,最近几个月,急诊室只有两名护士休产假在家带宝宝,有42名护士在岗,大家每天白班、小夜班和大夜班“三班倒”,因为患者数量增多,每个班的护士从10人增加到了11人,工作比春天时更加忙了。
感言
这是荣耀继续努力
昨天下午5时30分左右,宋军带领急诊室的护士准备前去领奖,“这次领奖的人员没有特意安排,今天正好窦琛、谭玲玉、金伟伟、刘颖休息,我就带着她们一起去领奖。 ”宋军说,这个奖项属于团队的每名成员。
“大家工作都很拼,很努力。 ”宋军动情地说,因为病号太多,有的护士发着高烧还坚守在一线,让自己也很受感动。对于获奖,宋军很激动,她说,能够获得2016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群体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激励,她们将继续以一流的技术,给岛城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记者 王磊江)
上一篇:民生在线7周年惠民实事展播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