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元宵节捏“圣虫”有鱼有鸡还有龙
即墨移风店镇大坝村家家户户每年正月做“圣虫”寓意五福临门五谷丰登
早报讯 做“圣虫”,胶东地区一种寓意春天五谷丰登的面食习俗。每年正月十五前,家家户户必备“圣虫”,为一年中的农业丰收、粮食满仓祈福。昨天,家住大沽河畔的即墨市移风店镇大坝村82岁的老人王瑞玲,带着家人做起了“圣虫”。半天时间,上百个形态各异的蟠龙、小金猪和刺猬形状的“圣虫”,摆满了桌子。老人介绍,每年正月十五前,她都要做一些,一些用来祭祖祈福,一些拿到集市上卖掉贴补家用。而这一历史悠久的独特民间习俗,已经传承了数百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王瑞玲老人家时,全家人正在忙着做“圣虫”。
“先把面团揉成细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起来,用当地特有的黑豆做眼睛,然后再用剪刀剪出龙须和麟。 ”王瑞玲老人一边制作一边对记者说,每年正月她都要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做“圣虫”,老人家里现在已经四世同堂,全家人聚在一起制作“圣虫”,给家里孩子们也带来了很多过年的快乐。记者注意到,一小团面在老人手里转了几下,左右一捏,按上两只小黑眼睛,又用剪刀剪出几片鳞片,短短几分钟的工夫,一条蟠龙形状的“圣虫”便栩栩如生了。
“老辈传下来的‘圣虫’形状很多,最早有蛇(蟠龙)形、鱼形,后来又演变出了鸡、鸟和小猪等各种动物的形状。 ”老人的家人辛秀琴介绍说,前些年,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制作 “圣虫”,现在会做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每年正月十五各家各户还是要请人来做,这种民间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而每年王瑞玲老人做出来的“圣虫”,也会拿到附近集市上出售,很受当地居民的喜爱。
延伸
摆“圣虫”习俗延续数百年
“圣虫”也叫神虫,形状各地不一,有做成蛇、刺猬、龙或虎面蛇身等等形状,有更讲究的地方,会用各种色素点染描画制成面塑类,供奉祖宗。正月十五,胶东人会做“圣虫”饽饽。供奉完“圣虫”后,还要放入米缸、面瓮或粮囤中。 “圣”和“剩”谐音,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也有的地方直到二月二前才做 “圣虫”。在胶东地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
即墨作为有着数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出厚重的民俗文化,做“圣虫”就是即墨古老的年味记忆之一,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王瑞玲老人说,正月十五前做“圣虫”,元宵节这天用它来摆供品,祈福一年农业丰收,粮食满仓。后来,即墨当地许多人把“圣虫”作为一种纯面食,在过年前就准备一些,结婚生子、孩子满月和二月二时,都要吃一些,寓意五福临门,五谷丰登。(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民艺展演精彩呈现
早报讯 昨日上午,记者从黄岛区文广新局获悉,黄岛区2017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将在正月十四、十五元宵节期间奉献给新区百姓,装点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
正月十四的表演从往年的黄岛区东区唐岛湾公园转移到金沙滩啤酒广场内,啤酒广场内设立9个表演点,沿用定点表演的形式,在当天上午10:00—11:30,39个精彩节目将同时上演,打造民间艺术大观园,欢动啤酒城。同一时间,在黄岛区西区将开展民间艺术大巡游,在双珠路欢乐祥和一条街的两个路段上举行,分别是朝阳山路西至维客购物中心东烟台路路段和水灵山路西至双珠公园北门路段,自东向西进行行进式表演。(记者 刘海龙)
“琅琊祭海”今明上演
早报讯 今天,青岛市级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琅琊祭海”在黄岛区琅琊镇台西头村启动。正月十三、十四两天,市民不仅可以欣赏精彩的祭海表演,还可以免门票登上琅琊台,饱览秀美风光,恭贺新年祈福。
今天(农历正月十三),琅琊祭海大型文艺演出将于上午9时58分开始,持续两天举办盛大庙会及文艺演出。整个庙会包括车展、琅琊味道评选、本地(包括泊里红席、麦秸画)民俗文化展览、特色风味小吃等。(记者 刘海龙)
“金鸡报晓”一笔写成
早报讯 1000多个连体空心字一气呵成,平度小伙侯坤因此获得过吉尼斯之最,近期他又一笔写成 “金鸡报晓”,为新年祈福。
30岁的侯坤是平度市同和街道东侯家庄人,8岁那年,侯坤从电视上看到有人表演一笔书法,觉得很神奇,就萌生练习空心字的念头。 “相比单个空心字而言,连写难度要大很多,通篇布局是一个难点,能把这些字串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侯坤说,一个字练好后,他就两个字、三个字、多个字连在一起练习。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训练,他从开始的十几个字,慢慢地写三四十个字、上百字、上千字。但是侯坤告诉记者,练习一笔空心字只是技巧展示,他最喜欢的还是书法。(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杨发鹏李培强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