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悬于黄海中的灵山岛总面积7.66平方公里,因岛上海拔513.6米的歪头顶山而成为“中国第三高岛”、“北方第一高岛”。从西海岸新区的积米崖码头搭乘快船前往,需要35分钟左右。一到旅游淡季,进岛的快船就只有上午8点30分这一班了,一旦错过只能等第二天再坐。天气不好时,仅有的这一班也会停航。
灵山岛小学。(资料照片)
2月15日上午,记者乘坐快船前往灵山岛。听说记者此行的目的是到岛上唯一的小学采访,售票员坚持按“岛民价”收费,少收了10元钱。上岸时,恰逢灵山岛小学的张丽老师到码头送文件。她把一个档案袋交由售票员:“师傅,麻烦帮忙带出去,积米崖港区教育办的人会在码头那边等着您。”张丽说,由于出岛比较麻烦,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委托快船上的工作人员客串“信使”。
从码头到灵山岛小学,步行需要大约10分钟,沿途要经过一个大上坡。灵山岛有12个自然村,常住人口2700余人,大多数家庭靠耕海牧渔为生。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发展,岛上开了不少渔家宴和家庭旅馆。在老旧平房星罗棋布的岛上,一幢现代风格的双层小楼格外出挑,里面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这里就是灵山岛小学了。
背山面海的操场
意料之外的是,岛上小学让人觉得“惊艳”:背山面海的操场,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人工草坪足球场、健身路径一应俱全,无敌海景一览无余。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跟随父母到岛外生活,学生数量还是逐年递减。灵山岛小学校长孙贤会告诉记者,2008年他刚到这里任职时,学校有124个孩子,如今只有56个了,人数最少的二年级更是只有4个孩子。 包括孙贤会在内,灵山岛小学总共只有9名老师,以至于孙贤会都要承担给所有年级上体育课的任务,每周多达22课时。
张丽为孩子们上课
张丽提问,学生们踊跃举手。
30岁的张丽家住青岛书城附近,2015年8月,她通过公开招考成为灵山岛小学的教师。对于她来说,家到学校的地理距离,是35公里的车程加上9海里的航程。由于周末要在学校轮流值班,张丽平时每两周才能回家一次,前提条件是天公作美。“一旦有风或天气不给力,肯定就回不了家了!”
2016年秋天,女儿杨焱喜到了上学的年龄。在与长期上中班、经常半夜回家的丈夫商议后,张丽决定让杨焱喜到灵山岛小学读书,以方便照顾她。
教室里的黑板报。
目前,张丽除了教一年级语文、教四年级英语和科学外,她还要给灵山岛中学仅有的两名初中生上生物课。张丽是一年级的班主任,这个年级共有7名孩子,其中包括杨焱喜。张丽将他们称作“七个葫芦娃”,对每个孩子她都视同己出。
孩子们的免费午餐。
“除了‘桃’字外,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个字带木字旁,并用这个字组词。”讲台上的张丽循循善诱。孩子们踊跃举手:“柳树”、“银杏”,轮到杨焱喜了,她俏皮地回答出了爸爸的名字,瞬间逗笑了大家。
听了张丽的这堂语文课,记者发现,由于只有7名学生,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张丽说,由于是 小班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还可随时打破常规,把桌子一拉,让孩子们围成一圈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或许正是受益于此,孩子们的学习进步很快,上学期期末考试, 灵山岛小学综合成绩在整个西海岸新区名列前茅。
班级的小书架。
教室里,7张整齐地摞在一起的简易床分外醒目,这是张丽为了让孩子们午休时能睡得更舒服些,自费400多元购置的。班级的小书架上,不少图书是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精心选购的,还有许多书是女儿从家里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
石头花开创作室
张丽还承担着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在教学楼的小阁楼上,她开辟了“石头花开创作室”,为激发孩子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提供一个新天地。创作室里摆满了孩子们创作的五颜六色的石头画,石头都是他们在海边千挑万选出来的。此外,张丽还在学校少先队成立了“小石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环保、护林、敬老等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的每一天,张丽都过得很充实,女儿在身边,也让她少了很多挂念之苦。
在峰峦起伏、植被茂密的灵山岛,活泼好动的杨焱喜没有丝毫不适应,很快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晚上,焱喜经常仰望星空,因为在岛上,她能看到更多星星。虽然在岛上没有电视看,靠生炉子取暖,也没有条件洗澡,可在家里待久了,杨焱喜还是会想念灵山岛尤其是那里的小伙伴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她多次将同样的问题抛给张丽:“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开学啊?”
简陋的教师宿舍。
“刚来时,对岛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心里充满了期待。尤其是看到美丽的学校时,感觉非常好,不过教师宿舍条件还是简陋了一些。”张丽说。记者看到,教师宿舍是年代久远的平房,空间局促的屋内没有任何装修,只是简单地摆了一张床、一张写字桌,除了电灯外,再无任何电器,墙角是用来取暖的炉子。岛上物资匮乏,小卖部里有限的商品明显比岛外贵,所以每次上岛,张丽都会肩扛手提,拿着大包小包。
灵山岛上没有自来水,生活用水主要靠井水。懂事的杨焱喜经常拖着拉杆车,与妈妈一起到距宿舍200多米的蓄水池拉水。打井水主要是为了洗脸刷牙、洗碗洗菜等,张丽一开始也喝过井水,后来,在水里发现了水蛭,就不敢喝了,改喝从岛外运进来的大桶水。
“既然选择了喜欢的,就应该喜欢选择的。”尽管岛上生活条件艰苦,但张丽不忘初心,不改其志。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张丽看来,自己还是学生们的眼睛,“孩子们罕有机会出岛,有的一年只出去一两次,所以除了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我还有责任和义务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翅膀。”
“这里是一个可以让人内心安静的地方,有诗有远方,有我热爱的工作。每天早上,当我进入学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过来拥抱我时,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张丽说,看到孩子们的澄澈的眼睛,听到他们纯真的笑声,感觉自己吃到的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孙飞 文/图)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