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北今年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
早报讯 昨天,记者从市北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到2021年,市北区全区生产总值要破千亿元。在未来的五年发展规划中,市北区发展的机遇非常多,涉及到民生、经济、文化、产业、政务等诸多领域的布局。
2021年生产总值要破千亿
报告中提出,到2021年,市北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0亿元、力争突破200亿,年均增长8%以上。坚持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重点发展三大海洋产业
未来五年,大力发展新型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医疗等高端服务业,到2021年,新增商业、商务面积300万平米以上,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0家,新增税收过亿元楼宇15栋。重点发展邮轮港航、蓝色金融、滨海旅游三大海洋产业。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快发展橡胶装备、生物制药、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创业群体,加快构筑创新平台,力争到2021年,引进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1000名以上,引进硕士或副高职称人才1万名以上,引进本科及专业技术人才5万名以上,科技产业对财税贡献度突破60%,打造先进智慧产业中心和创新要素集聚中心。
建设三大示范片区
加快建设以馆陶路、啤酒博物馆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记忆示范片区,以理工大学、中央商务区为中心的产城融合示范片区,以新都心为中心的创新资源集聚示范片区,通过三大示范片区引领带动全区整体提升、协调发展。打造国家级橡胶材料与装备科技创新中心、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科技创新园、浪潮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园、大健康产业园和地理信息产业园等六大创新载体,拓展发展空间,抢占产业高地。
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
未来五年,市北区将实施“南优北提”计划,打造城市绿色发展中心。 2017年全面完成1.6万户棚户区居民房屋征收工作,2018年全面完成老旧楼院整治,2019年全面完成城区违法建设和非法占路市场治理,2020年基本完成老工业企业搬迁。到2021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积下降18%,绿化覆盖率达到35%,集中供热率达到92%,新增道路25公里,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
未来五年,市北区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推动规划学校、幼儿园建设,新建中小学16所,新增学位3.5万个。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打造一批百姓健身苑,建成“十分钟文化活动圈”,让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记者 原野)
市北区今年10件区办实事
1 全面完成棚改任务,启动剩余1.6万户棚户区改造。建成保障性住房1500套,实现2800户居民回迁;
2 改善生态环境,整治9处黑臭水体、102处污染点源和2条河道,提升80条道路13万平米绿化水平,新建10座公厕;
3 打造老城区综合整治示范片区,实施6条道路拓宽打通工程,全面完成剩余54条超期服役道路养护大修。整治300处老旧楼院和38条道路门头牌匾。改善提升国际邮轮港周边市容环境。拆除存量违法建设25万平米并实现零新增;
4 启用1所学校,建成1所学校,新建改扩建5所学校,新增3处幼儿园,建设10所标准化学校食堂,创建3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示范学校,提高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标准;
5 建成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建青岛市家庭服务产业生态圈,打造2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实现政务大厅便民智能服务;
6 提升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创建一处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扶残助残”工程,搭建市北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2万余名独居老人送温暖,健全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7 完成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升级改造。打造15个“百姓健身苑”,实现15分钟健身圈。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发放10万张文化惠民卡;
8 鼓励民办公益博物馆,开办纺织博物馆新馆和贝林自然博物馆,建成一战遗址博物馆、区城市治理体验馆和区文化展示中心;
9 创建星级农贸市场5处,开办7家供销社农产品直销店,为全区大中型商超、农贸市场、学校配备食品安全快检设备;
10 增强群众安全感,新增背街小巷监控点位2500个,增设防攀刺30万米,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保险,为全区居民购买家庭综合保险和电梯责任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