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未来的“智慧青岛”究竟长啥样?

来源:智慧青岛 作者: 2017-03-22 17:54:22 字号:A- A+

    足不出户,通过手机从社区早餐店远程订餐;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将工作的需求和政策疑问向街道相关科室人员进行点对点的沟通……。3年来,智慧青岛建设从多方面满足了人们衣、食、住、行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切切实实感受到它所带来的便利。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智慧人社”

    融合创新 信息通信的快生活

    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增强,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2013年12月,由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代拟的《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组织实施,标志智慧青岛建设进入依据规划健康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对于青岛市民50岁的李大爷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他感觉一切都在变快,网络在变快、购物在变快、出行在变快、办理业务更在变快。青岛市以信息通信相关技术与经济社会应用的融合创新为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已经逐步深入各区域、各行业、各领域,成为引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模式创新等的重要标志。

    智慧城市建设以来,青岛互联网城市出口带宽超过3500Gbps,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超过20Mbps,完成ADSL和传统LAN用户的光纤改造,基本建成全光网城市。建成2G、3G、4G、WLAN互为补充的无线网络,移动基站数超过34000个,其中4G基站超过12000个,4G覆盖率达到99.9%,WLAN热点区域接近10000个,AP接入设备数超过15万个,无线宽带业务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各领域实现深入应用。

    在市南区上班的田娟每天要坐12路车往返于市北新都心的家中,现在她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到12路车的动态信息,“看到公交车快到达时,我往外走时间刚刚好,减少了等车的烦躁”,通过手机下载的APP软件,她还可以随时查看路况,规避交通高峰。这一切都是城市运行领域智慧化建设的功劳。

    智慧社区 指尖上的社区生活

    湛山社区防队员刘兰英用手持终端拍摄隐患点照片

    在青岛市北区海伦路街道,很多居民不再去菜市场买菜了,而是通过手机订购水果、蔬菜,“大热的天,不用出门就能吃到最新鲜的食品,很神奇”;家住湛山社区的纪秀琴前段时间则通过手机拍照卫生死角、上传到社区的智慧平台,使得太平角六路13号1单元垃圾箱外溢出的垃圾得到及时得清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通过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让居民生活更便捷、基层服务管理效率更快、邻里之间的情感更亲密,这一切都在“智慧社区”里变为现实。

    这其中的“享受”,市北区海伦路街道的居民或许最有发言权。2014年青岛市经信委提出建设智慧社区的计划,将海伦路街道确定为全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据了解,该平台围绕街道11项日常办公基础工作,建成涵盖社会管理、文化宣传、平安建设等15个一级模块的综合办公系统。平台运行后,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子地图能够清晰立体地看到辖区全景。

    初试告捷,更多的社区加入了“智慧社区”建设。“现在各个区都在建设智慧社区,特别是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单位,到2020年,智慧青岛将实现社区的全覆盖,只是根据各个社区的情况,智慧社区的模式各有差异。”青岛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一张卡片 社保服务的通用体验

    自2013年12月开始,青岛市坚持“新老并行、发用并举、稳步推进”的原则,用短短两年时间,面向全市机关、事业、企业、学校、社会团体及村居等单位和机构的各类人群精准发放社保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发卡人群和区域全覆盖。

    大数据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大特色。青岛市的社保卡应用服务以市级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库,向上连接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向下覆盖全市131个区(市)经办机构、70多个街道(乡镇)、6000余个社区(村)、全市6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3000多家药店,横向与市公安、民政、卫生计生、住房公积金、工商、质监、残联等20余个政府部门,以及17家金融机构实现了系统联网和信息交换。

    “智慧青岛”手机APP服务平台、智慧青岛服务微信平台是面向全市800万城乡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的一项“互联网+”便民惠民新举措。为青岛百姓提供违章办理、挂号预约、高清路况、公交查询、生活缴费、移动电商等五十余项生活常用功能。打造方便、快捷、智能的青岛本地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民政 让每个人“老有所养”

    老人想进养老院,通过平台可以看到哪个养老机构有空床位、床位朝向以及护理情况如何;在家里的老人可以通过平台联系上门理发师等各种服务”,根据青岛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副主任喻恒市的介绍,本市民政局正在探索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就是要依托这样的智慧养老平台,搭建青岛独特的养老生态。

    近年来,青岛各区市、街道纷纷开始智慧养老方面的探索,今年1月23日,“网汇爱心 聚力助老”市北区网友e家2016第一季活动在海伦路街道哈尔滨路社区启幕。

    市南区也在养老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智慧养老建设,市南区开发建设了“六送”爱心服务系统,利用已有的人口信息库,将区内享受“六送”服务的老人的居住位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准确的定位。此外,开发配送人员轨迹监控、配送人员实时位置定位、是否配送准确及配送时间监管等功能模块,这样每位老人都可以及时收到最新鲜的牛奶。

    去年九月,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园社区的老人们收到了一款“神器”——智能手环。这也是市南区打造出的智能手环智慧养老新模式。老人可以实现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自动报警、心率测量、健康管理等功能,儿女则可通过客户端软件进行轨迹查询、围栏告警等,实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更加丰富了。在八大关街道,开通了“八大关下微生活”微信、微博和民生QQ群三个新媒体服务平台,街道下辖的5个社区均开通了微博平台,各平台之间实时互动,紧紧围绕居民日常生活和老年人的需求,实现社区为老服务智能化升级。

    部门联合 智慧建设群发力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联动,推进跨行业领域项目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青岛市一直研究组织多部门联合项目建设的推进机构,推进市民服务平台建设。“医保民政”一站式救助服务平台就是这样的一个成果。

    2014年,市民政局联合人社、卫生部门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做起了一站式结合系统,通过“一站式医疗”内部办公系统。“所有低保和优抚对象,在医院看完病后,救助的金额在医院就直接结算了,不用拿着单子到处去跑了。而且基层管理部门的压力也在变小。”青岛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副主任喻恒说。

    享受到了便利的青岛市民刘守先开心地告诉记者,“看病不用自己垫钱了”。之前,低保户或优抚对象生病后请求救助,需要拿着医疗单去街道申请,从街道受理、区市审核到最后街道把补助发到救助对象手中,这个过程短则20天,多则几个月。前期,低保对象还需要自己垫付现金,压力很大。

    2014年“一站式医疗”平台上线运行,在医疗补助救助上发挥巨大作用,也让居民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便利。

    另外,市民政局联合其他启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后,“开着宝马吃低保”的情况再也见不到了。“现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了各个部门的大数据,通过大数据为低保的审核审批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喻主任说,现在申请低保,需要联合13个部门发放的22项数据信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反映出家庭经济状况,杜绝了骗保的现象。

    成果初显 智慧产业引领发展

    “2014年以来,青岛市政府每年引导社会投入约60亿元,重点推进70个左右的智慧青岛建设项目,已经推进了总投资179.7亿元的228个年度计划项目,其中智慧城市运行与行业管理服务项目76个,智慧市民服务项目56个,智慧企业服务项目36个,智慧产业项目46个,智慧基础设施项目14个。”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228个项目中有60%以上投入运营,预计到年底投入运营的项目可望达到80%。

    如今,智慧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互联网+智慧城市”指数位列全国十强,本市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中国百强智慧城市(第8名),多次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中国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中国智慧城市惠民建设优秀城市等多项大奖。

    青岛作为山东省首个上线“微信城市服务“的智慧城市,优化整合了三十八大项百余小项优质民生服务,您可以通过智慧青岛微信服务号中的的”城市服务“窗口体验这些便民服务。

扫码关注智慧青岛服务微信公众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赵振宇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