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月31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巨大的碑心石料在青岛浮山大金顶成功开采,在不远处的浮山料石厂加工后,10月13日被运送至天安门广场。浮山大金顶的确切位置在哪儿?当年开采、加工碑心石料的石匠们今安在?负责运送巨石进京的工人们可还好?
本报日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取材青岛”系列报道刊发后,立即引发了读者的关注,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找到历史的见证者——当年参与开采碑心石的勇士们,亲耳聆听他们述说当年的使命和荣光。
找到浮山大金顶——
毛主席石像一直矗立在山脚下
无论是纸质版的地图还是手机导航软件上,浮山大金顶这个地名均难觅其踪。而当年对碑心石料进行初步加工,将其重量由最初的300多吨减至103吨的浮山料石厂,也早已不复存在。
青岛文史专家鲁海
经过多方咨询,岛城著名文史专家鲁海给出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曾经的浮山料石厂就在浮山大金顶旁,浮山料石厂应该已变身居民小区,但一座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料材质相同的毛主席石像,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矗立在那里。
“那座花岗岩制成的毛主席石像原本位于浮山料石厂内,所以说找到毛主席石像,就找到了浮山料石厂的旧址。”在鲁海的印象中,沿着青大三路往东走,就能找到这座连同两层底座、共10余米高的毛主席石像。
沿着梅岭西路往山上位置走,毛主席石像映入眼帘,确切位置是御景峰小区门口,其下层底座恰好形成了该小区的围墙。石像周围,除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就是居民楼,很难想象这里是浮山料石厂旧址,唯一能与料石厂产生关联的,就是透过两座居民楼的间隙,能够看到的绿树掩映的山体。
顺着山势而上,是青岛浮山生态公园的一个入口,这里已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58岁的护林员王增平告诉记者,他清晰地记得,这座毛主席石像是在自己大约10岁时修建的,当时就矗立在浮山料石厂内。王增平说,他可以肯定,虽然这片区域已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但毛主席石像位置没发生过任何变化。
浮山生态公园的护林员王增平(王守亮/摄)
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料时,王增平还没出生,不过长大后,他曾在长辈的带领下看过当年的采石坑,“非常深的大窝子,距离毛主席石像不远,顶多也就二百米。我听料石厂的工作人员说过,越深的花岗岩材质越好。”
自2000年起,被称作青岛“城市之肺”的浮山停止采石,昔日的矿坑被逐渐回填。当年采石坑的位置就在如今的御景峰小区附近,“当年的大窝子已经被填上了几十米厚的土,不可能找到痕迹了。”
碑心石采集地示意图
在王增平看来,人民英雄纪念碑与青岛的深厚渊源、浮山花岗岩冠绝全国的事实理应被更多青岛人知晓,“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都曾使用采自浮山的花岗岩。虽然浮山已经停止采石了,但我认为,那些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力量的人们,应该像所有的英雄一样被我们铭记。”
多条线索启动寻访——
期待更多见证者“浮出水面”
李开山,崂山脚下清石峪村石匠,被人称为“石神”。他曾用放闷炮的方法,和众石匠一起凿出了300多吨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原材料;
陈玉清,上世纪50年代在青岛料石厂担任武装警卫班班长,1953年浮山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料时,他是警卫负责人,持介绍信到济南新城化工厂进了两吨炸药,供采石使用;
朱培成,中韩午山社区老石匠,曾与李开山一起决定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确保大石料的完整开采;
王忠禹,中韩午山社区老石匠……
凭借着这些仅有的资料,记者求助公安部门登录青岛市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查询,李开山、朱培成、王忠禹三位老人被确认为户口注销,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已经去世。
青岛市常住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有位名叫陈玉清的老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若他真的是当年的青岛料石厂武装警卫班班长,那么1953年浮山开采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料时,他只有13岁。记者拨通系统中预留的电话时,却提示关机。
偶然的机会,记者得知当年参与采石的青岛料石厂的老厂长王文健住在午山社区,三年前老人还健在,但已是94岁高龄。在崂山区委宣传部的帮助下,记者得到了午山社区的联系方式,却被告知:王文健已于2015年11月去世。
“我父亲还在的时候,80多岁的陈玉清还经常自己坐着公交车来我家做客。后来就没有联系了,我只知道他住在南昌路五十六中附近。”王文健的儿子王伟中告诉记者。也许陈玉清还活着,寻访之路又燃起了希望。寻着这条线索,记者联系到水清沟街道,从陈玉清女儿口中得知老人就住在修水路,但于2015年突发脑出血,如今已失去语言交流能力。
1953年负责将碑心石料由青岛浮山运送至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是交运集团(青岛)第一汽车运输公司的前身——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队。
全程参与巨石运送工作的起重工和起重队队长姜法尧、副队长杨世森,如今是否健在?参与巨石开采和运输的其他勇士们如今是否还安好?本报记者还将前往交运集团、崂山区进行探访,寻找历史的见证人。
如果您了解更多有关碑心石采运的线索,请与我们联系。(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孙飞 郭菁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