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将“民生福祉更多”确定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在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高水平建设“幸福青岛”,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普惠民众。
发展以人民为中心
“党代会提出的‘民生福祉更多’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敬志伟说,一个社会是不是真的发展进步,关键在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没有得到真正提升。当前,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扶贫脱困、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制约了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实现。因此,要使全体人民在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工作的首要考量,最终实现让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感受到幸福。”市北区委书记郑德雁说,要实现“劳有应得”,为居民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位置;要推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医疗等服务便捷便利,从而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郑德雁表示,要把民生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来设计和进行,“集中发力,多点受益”,实现群众获得感不同层面的积累叠加。今年,市北区将全面完成棚改任务,这不但可以实现“住有宜居”的幸福梦,还将带动城市服务功能的升级,同时也能够补充就业岗位,由此让群众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
民生保障质量更高
从制度层面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和保障。
“党代会对今后五年全市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描绘了一幅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要实现这一愿景,就要兜牢民生底线,提升百姓福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纪敏说,今后五年,要实现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深入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和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创新管理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畅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社会保险筹资机制,建立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精算管理和基金监管,推动社会保障水平可持续增长。
要实现全市更高质量的就业,坚持公平共享与兜牢底线相结合,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化解过剩产能分流安置员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扶持工作。
“只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才能让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心里不慌’,更有底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莱西市马连庄镇崔格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于乐美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在完善社保的基础上,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发挥积极作用,汇聚更多爱心扶贫济困;要探索与当下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老年人群体“尊严养老”。
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享发展,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需要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和均等化水平,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盛装幸福之蜜的木桶,装了多少是以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市民政局局长曹勇说,民政部门在幸福青岛建设中,要以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推进“老有颐养”为目标,着力促进养老服务城乡均等化、一体化,让组成“木桶”的各块木板“齐头并进”。下一步,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要实现养老服务“互联网+”,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紧密衔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我市养老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养老服务“质”的提升,谋求更多民生福祉。
市卫计委主任杨锡祥表示,推进“病有良医”,我市卫生工作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促进公平公正;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还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监管制度,构建起在政府主导下完善严格的监管制度。”敬志伟说,如此可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大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更加自觉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记者 张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