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第26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作为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我市为确保城市供水无忧,近年来创新“原水统筹调配、海淡战略互补、中水充分利用、节水优先实施”城市供水保障模式,完善“优化水源配置、规范运营服务、提升供水品质、强化供水监管、保障用水安全”的城市供节水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水平和民生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宜居幸福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今日起,本报联合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管理处,围绕城市供节水“开源节流、循环利用、全面提升”三大环节,回顾我市供节水发展历程,介绍最新的供节水模式,谋划城市供节水新篇章。
海水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利用是解决我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我市以工业利用替代淡水资源为主,以城市调配用水和战略储备为辅,力求将海水淡化(矿化)打造成城市供水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水源。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已建成的海水淡化(矿化)装备总规模达到23.2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矿化)规模国内领先。未来五年,我市海水淡化(矿化)能力计划达到60万立方米/日。
构建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发展海水淡化矿化,可为构建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市生产生活供水长治久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岛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管理处处长张国辉介绍,发展海水淡化(矿化)能为青岛市提供新水源,减少对客水的依赖,提升城市供水的保证率。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海水淡化(矿化)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城市战略水源,涌现了一批在海水淡化(矿化)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企业,全市相继建成的海水淡化(矿化)装备总规模达到23.2万立方米/日。其中,2013年建成了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总规模10万立方米/日,供给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中石化青岛分公司等企业使用,在保障高峰供水和改善水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重点推进了董家口10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并给青岛钢厂提供2万立方米/日生产用水。
今年开工建设一批新项目
与此同时,我市还启动了《青岛市海水淡化矿化水质提升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城市供水需求,科学确定海水淡化(矿化)项目的布局、产能、选址、管网布局,全方位推进我市海水淡化(矿化)产业发展,推动其成为全市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亮点。
“青岛市具有发展海水淡化矿化的良好基础,我们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海水淡化矿化能力达到60万立方米/日的战略布局。 ”张国辉表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今年我市还要开工建设一批海水淡化(矿化)项目,计划启动蓝色硅谷5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项目和大唐发电厂0.5万立方米/日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同时,扩大海水淡化(矿化)使用量,重点推进海水淡化水直供工业企业工作。2017年,将进一步扩大淡化海水的供水范围和数量,争取淡化海水供用量超过8万立方米/日。在条件成熟后,未来将把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淡化水纳入市政供水,成为城市公共供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傅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