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面对的犯罪嫌疑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但又熟谙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法律,要和对手斗智斗勇,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他们侦破案件的案值动辄数千万元甚至过亿,但要把案件每一环锁定,经常要花费数个月甚至数年,辗转十几个省……他们,就是青岛市公安局的经侦民警。 5月15日是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听他们讲述破获那些大案背后的故事。
艰辛 南下抓捕,一天睡四小时
现任青岛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四大队二中队中队长的张涛,之前是一名侦破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的刑警。他告诉记者,经济领域中的各种违法犯罪,和其他犯罪相比存在着明显的特点:证券、投资、保险等领域的犯罪存在隐蔽性,犯罪嫌疑人都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很多犯罪活动存在着大跨度甚至跨国性、网络性;非法集资、非法吸储等案件存在着广泛的涉众性。以上种种特性,对张涛和同事们的考验不仅是在体力上,更是在脑力上。每一次侦查,不亚于一场头脑风暴。
2012年,张涛和同事们为了侦办案件,远赴浙江宁波。每天早晨7时前,大家在吃早饭前就要聚集,和当地的同行一起分析研判案情,落实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这起案件里的犯罪嫌疑人很狡猾,他们都是在网上联系,之间都没见过面。”张涛告诉记者,如果一个人被抓获长时间不上网,上下家很容易判断出他被警方抓获。为了将这个犯罪链条一起打掉,张涛和同事们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天最多只能吃两顿饭。 “那段时间,我们是‘研判、蹲守、抓捕、审讯、继续蹲守……’这样地连轴转。”张涛称,通过连续六天的奋战,他们在宁波、义乌、舟山抓获了五名犯罪嫌疑人。
侦破 一起小案,牵出跨国大案
为了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仓储、销售窝点也是经侦民警的工作重点。进入“互联网+”时代,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通讯交通工具的便利和科技的发展,让造假、售假的成本一降再降,甚至有了精准的分工,而且让犯罪嫌疑人容易隐藏身份。“早期打假,大部分打击的是个案,比如端掉一个窝点,打掉一个工厂。现在新形势下,我们打击经济犯罪要打击整个链条。 ”张涛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一直在贯彻“裂变式经营,聚变式打击”的“集群战役”理念。
2015年,张涛参与了一起“4·22”网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计生产品案的侦破过程。 “我们最早在一个小成人用品店里发现了假冒的安全套后,并没有只处罚这个小店,而是从后面牵出了整个链条。 ”张涛说,他们在公安部和省公安厅统一指挥下最终成功收网,全国共立案件23起,捣毁制假生产工厂7处、销售仓储窝点27处,缴获制假设备11部,缴获假冒的计生产品1163万多只,以及包装、商标标识及半成品230.8万件,涉案总价值达3000多万元,破获了这个涉及全国23个省45个市并延伸至国外的大案。
辨假 学习造烟,到烟厂当工人
张涛告诉记者,纠缠着经济活动的犯罪行为,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因此,他和每一个同事,都在努力地学习着各方面的知识。大家经常参加培训学习,去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学习,和专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公司沟通,到银行、保险公司去学习财务、金融、保险等软件的使用。“要和这帮高智商的犯罪分子斗,只会Word、Excel肯定不够。 ”张涛告诉记者。
为了打击制售假烟犯罪,张涛专门抽空到青岛卷烟厂当了几天工人,和老师傅们学习如何制作香烟。“盘纸、烟丝、过滤嘴、包装这样的造烟原料,我们接触多了真的,自然就能辨别假的。”张涛告诉记者,在日后的侦查活动中,他利用所学知识摸出了一条制售假烟的链条,一路追到福建的山区,缴获了99.8吨盘纸——这些盘纸,可以做8亿支香烟,可以给全国烟民每人两支。
心声 保护群众,是警察的天职
“保护人民群众,是我们人民警察的天职。”张涛说,很多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经济犯罪,也存在着隐蔽性。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张涛和同事们循着青岛的线索,破获了一起源头在广西、跨越12个省制售假球衣的案件。“很多人踢球时都会出汗,血液循环加速,一旦球衣里存在着有害物质,直接危害生命安全。”张涛称,他们将衣服送到国家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最终测出这些假球衣中含有的甲醛等物质超标,其中还有不少致癌物。
“不管是非法集资案还是制假售假等经济犯罪,永远是预防在前。 ”张涛说,他和所有经侦民警一样有个希望,就是希望广大市民能提高意识,远离经济犯罪。为了保护人民,为了国家的经济秩序,他们也会永远坚守在岗位上。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刘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