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今天(22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济南召开。我市共有42项科技成果获奖,较去年增长35%,占全省授奖总数的三成。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荣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16年度省科技奖在评选数量上较往年有所减少,但我市的获奖数量和质量却“逆势上扬”,不仅在数量上较去年增长35%,而且获得一等奖7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8项,其中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占全市获奖数量的80%,达到历年来最高水平。
此次获得最高奖的胡敦欣从事海洋学研究55年,是我国大洋环流、海洋通量(碳循环)和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开拓者,国际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引领者。在22日的颁奖现场,81岁的胡敦欣发表完获奖感言之后,专门对年轻科技工作者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年过八十才获得山东最高奖,希望你们年轻人不用到八十岁就可以获得这个奖,现在各方面环境、条件、机遇都很好,你们一定可以做到!第二,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当先,不能老是跟踪别的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创新。”
国际知名生物化学专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院士沙克·阿尔扎地,作为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获得国际合作奖。
我市还有40个项目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纳米碳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及其物理性能增强机理”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扇贝分子育种技术创建与新品种培育”、山东科技大学“超声测井仪研制及应用”、青岛大学“海藻纤维制备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3项成果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致密碎屑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以及中电科41所参与完成的“宽带电磁信号接收分析识别技术与设备开发应用”、青岛理工大学参与完成的“房屋建筑安全性检测鉴定加固成套新技术”3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闻链接:
“省科技最高奖”是我省科技界最高级别的评选,已经连续评选了15年,一直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曾在2011年度出现过空缺。我市曾有6名院士获得过省科技最高奖,分别是曾呈奎(2002年度)、管华诗(2004年度)、张福绥(2005年度)、唐启升(2006年度)、谢立信(2007年度)、侯保荣(2009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