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城阳区围绕世界动车小镇和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动车+”战略,突出研发、制造、服务三个关键环节,集聚资源要素,厚植产业优势。目前,区域内总投资约3000亿元的十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正加速布局。预计到2020年,动车小镇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收入)可达1200亿元以上,产业本地配套率可达50%以上,出口产品占有率达50%。
“每年全国运营动车组的65%从这里驶出,全国城轨地铁车辆的25%在这里生产,现有中车四方股份和庞巴迪等轨道交通核心配套企业120余家,产品本地配套率达到40%左右,产业集聚水平位居全国首位。”青岛世界动车小镇开发建设指挥部综合协调部部长王永曜介绍,2016年,区域内轨道交通产业完成产值(含收入)703亿元,同比增长10.5%,在青岛市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增长最快,产值(收入)规模占青岛市的85%,占全国的25%。
坚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与高端研发、产业化、“走出去”、产城一体相结合,城阳区在83平方公里、涵盖31个社区和11万常住人口的规划范围内融合全域轨道交通、全域智能化、城市设计、产业设计、生态设计等要素,举全区之力打造全球瞩目的世界级动车小镇,集聚转型发展新动能。“3年内完成创新中心核心区、重点区域、重点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产业集聚,创新中心主要平台基本建成。”王永曜说。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规划要先行。城阳区高标准编制世界动车小镇规划23项,在动车小镇统筹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区、生活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构筑“一心引领、二轴(带)辐射、三区联动、四廊环绕”的空间布局。一心,即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二轴(带),是沿岙东路、204国道、双元路形成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轴,以及沿桃源河湿地、棘洪滩水库形成的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区,是中、东、西三个产城一体片区;四廊,是沿羊毛沟、洪江河、墨水河、春阳路等共同构成的四条生态廊道。
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是城阳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在中车四方股份,记者了解到,这里拥有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个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掌握660多项专利,形成了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和高档客车等7大产品平台。“国内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即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户于此。肩负国家使命,我们将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制造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博览中心、轨道交通全球VR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服务中心、轨道交通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城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围绕创新研发、基础平台、中试和产业孵化、新材料、成果转化和产权交易等,致力于成为高速列车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的供给源头、主导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国际化基地、轨道交通区域产业聚集发展的创新高地。
为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平台项目建设,动车小镇确定了总投资约3000亿元的十大重点动能转换投资项目。其中包括:高速轮轨试验线和高速磁悬浮示范线,共需投资约660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共需投资260亿元;创新中心研发平台建设,共需投资约260亿元,主要建设“三平台两中心”(三平台: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两中心: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产业项目投资约500亿元;科研院所建设,需要投资约200亿元;动车小镇轨道线网建设,预计建设地铁线路30公里、其他轨道线网100公里,共需投资约300亿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共需投资140亿元;商住开发投资约700亿元;26个社区旧村改造,共需投资约200亿元。
目前,城阳区正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力度,在建18个项目中有13个轨道交通产业项目。“2017年城阳区10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中,共有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车平台建设项目、坦达轨道交通设备项目、庞巴迪动车组项目、迈朗格汽车配件项目、双创小镇项目、中科院智能制造中心项目等6项动车相关企业及其配套项目,总投资113.9亿元。”青岛世界动车小镇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指挥刘青梅介绍,通过重点产业项目实施,城阳区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链快速集聚壮大。(记者周伟 通讯员 张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