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构建就医新格局:让百姓有“医”靠

2022-09-25 06:49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十年来,青岛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7337家增至8574家,三级医院数从14家增至32家,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由5.33张增至6.61张,万元以上设备由2.72万台增至8.3万台——

构建就医新格局:让百姓有“医”靠

不久前,崂山区沙子口卫生院的一场“极速救援”,让邻里街坊都竖起了大拇指:“卫生院的医生救了老张一条命!”基层医疗机构的“快速成长”,是十年来我市积极构建就医新格局最生动的注脚。

本固则枝荣,根深而叶茂。健康是生命之基,是幸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先进医疗技术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2012年以来,青岛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7337家增至8574家,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由5.33张增长至6.61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5人增至3.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2.48人增至4.3人,万元以上设备由2.72万台增至8.3万台……十年间,青岛努力践行让群众“病有良医”的民生承诺,健康青岛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让人民群众从一次次就医体验中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卫生院背后有智囊团“撑腰”,基层医生更有底气

前几天,崂山区沙子口街道的村民张先生突然感觉胸痛,立马来到沙子口卫生院就诊。“不好,患者可能心梗了!”接诊医生第一时间为张先生做了检查,证实了这一判断后,医疗救治组立即启动“救援绿色通道”,一边为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完善相关检查,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最大程度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一边联系救护车将患者送往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到院后立即手术。

崂山区沙子口卫生院副院长杨宏强告诉记者:“过去,卫生院遇到此类情况根本无力处置,救护车从镇上赶到大医院要一个小时,再进行术前准备,往往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如今通过上下联动的胸痛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医生培训、优化救治流程、提升检查能力,能够实现心梗病人早发现、早治疗、少后遗症。”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同步推进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及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建成国家级胸痛单元34家,胸痛中心和胸痛单元数量在全国领先。

杨宏强已经在沙子口卫生院工作了十余年,是基层医疗飞速发展的见证者。“这十年中,我们卫生院不仅搬进了新大楼,让患者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还配齐DR机、彩超、心电监测仪、CT等设备。而在十年前,卫生院的检查仪器只有胸透机。”杨宏强说,不仅如此,医生做完检查后,远程影像和心电图可以立即分别传输到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大附院等医联体相关科室,由专家远程会诊或出具报告单。卫生院目前全科医生本科率达到90%。“十年前,我们卫生院只有1-2名本科全科医生。现在我们所有新招聘的本科生要去三级医院规培三年后再回来工作,经过大医院的系统培训以及诊疗流程的不断优化,卫生院诊疗病种从最初的三四十种,上升到如今的全科66种、中医70种。”他说,卫生院的每位医生都有一支三级医院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在“撑腰”,让基层医生面对患者更有底气。

据了解,目前青岛已建成4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31个松散型城市医联体、18个县域医共体、15个专科联盟和8个远程医疗协作网。

家门口的高水平医院越来越多,三级医院十年增加18家

“看病难”本质上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短缺。告别“得大病”就跑北上广的“漫漫求医路”,与高水平医院做“邻居”,是老百姓最为迫切的民生需求之一。

今年3月,城阳区的张女士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打听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拥有全国顶尖的血液病团队,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家人便带她到北京求医。但是,在医院附近租房的房租和生活费每月就需要1万余元。得知北大人民医院血液科专家江倩到青岛长期值守的消息后,张女士和家人立刻返回青岛。

门急诊量近100万人次、出院人数近2万人次、完成手术近7000例……这是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开诊一年的“成绩单”。截至目前,北大人民医院已向青岛医院派驻200名专家,涉及20个学科,日门诊量超过3000人次。青岛医院启用后不仅结束了城阳区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还主动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要求,在人员、管理、医疗、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实质性融合,医院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从前提起青岛范围内的高水平医院,只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几个屈指可数的大医院。自2013年青岛引入齐鲁医院以来,如今高水平医院正在青岛“多地开花”:2021年7月,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正式启用;去年年底,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开诊,在胶州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范围将辐射整个山东半岛;在城阳,国科大附属医院项目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在西海岸新区,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建设已纳入我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这些高水平医院将让市民们看病无需再舍近求远,犹如守护岛城人民健康的“定海神针”。

据了解,2012年,全市仅有14家三级医院,现在已增至32家。到2025年,我市将新增三级医院7家以上,总数达到39家。

便民利民“金点子”层出不穷,老百姓就医体验感稳步提升

从411.9万平方米到661万平方米,这是十年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的变化。岛城各医院建筑面积的“腾笼换鸟”,不仅拓展了群众的就医空间,还带来了老百姓就医体验感的提升。近年来,一场刀刃向内的“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行动”在青岛各医院全面展开,各类便民利民“金点子”层出不穷,落地有声。

提前网上预约挂号,到院后通过自助机报到候诊,初诊平均等候时间控制在一定时段内;候诊时智能预问诊可以提前询问病情,提高患者就诊效率;轻触屏幕,就能和医生“面对面”;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复诊开药;点击手机,就能查看检查化验结果……十年间,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智慧医疗服务全面推开。

2017年2月,我市互联网医院还仅有青大附院一家,如今“健康青岛”已接入86家医院,其中76家医院已实现预约挂号、门诊缴费等,“健康青岛”公众号可以提供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看、体检等120项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

不用带着检查结果奔波不同医院,线上即可调阅。目前,“全市一家医院”应用场景正不断丰富,已构建4大类、49分项、212项数据集的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平台,正在推进与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垂直业务系统、区市平台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应用。部署智慧检查检验系统,加快开展与医疗机构对接,推动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跑了好几个科室,不但挂号等候费时间,还不一定能得到最终答案,怎么办?最终确定治疗方案时,没有医学知识的患者及家属如何抉择?各个科室转诊,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针对上述问题,青岛多家医院纷纷为疑难杂症患者启动了多学科会诊模式,比如青大附院神经系统罕见病多学科协作门诊、青大附院心衰多学科联合门诊、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多学科会诊……组织形式也从患者自行申请改为医院主动发起,最终的目标“剑指”他们就医时的“痛点”,让患者获益最大化。

阔步踏上新征程,奋楫扬帆再出发。历经十年的耕耘,青岛积累了经验,也拓展了视野,将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向着人人享有健康福祉的美好愿景,踏步前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