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石老人之痛后,我们该如何续写“老人与海”的故事?

2022-10-04 10:34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大自然是神奇的,鬼斧神工般在青岛的海边塑造了“石老人”;大自然又是残酷的,亲手损毁了自己的作品。

坍塌后的石老人。朱颖 摄 

曾经完好的石老人。张建华 摄

10月3日凌晨4点10分左右,青岛著名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老人造型不复存在,引得市民一片惋惜惊叹,大家痛心不已,以各种方式表达着难过、不舍等复杂情绪。

这种情绪完全可以理解,很多青岛人从记事起,就知道在崂山的海边,有一位“石老人”在默默地陪伴,昼夜晨昏,一年四季,见证着这座城市一天天的“城长”,也见证着这背后青岛人的奋斗与拼搏。

可以说,“它”早已成为了“他”,像是第“N+1”位青岛人,一位我们身边慈祥的老者,从来不语,却也无需言语,坚毅、孤独地坐在海中,上演着青岛版“老人与海”的故事。

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岛人,他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一直在思念着女儿,诠释着人世间最美的亲情。他是一位沉静的父亲,也是一位慈爱的长辈,他用手托腮的坐姿,是一个海边的“思想者”,你永远猜不透他在想什么,就像无法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重要的是,当思想陷入困顿的我们在凝视他时,会自然地感受到一股力量,让我们无惧风浪,陡增乘风破浪的勇气。

风浪还是吞没了他。

千百年来,他倔强地屹立着,但每个人都知道,他总有“撑不住”的一天,他的真名叫“海蚀柱”,归宿必定是淹没于大海,只是没有料到,这一天不是在飘渺的未来的猴年马月,而是在明确的今年本月此日。

原来,石老人也有不知道哪个先来的明天和意外,这个意外令人震惊、心碎,难以接受。很多人在得知消息后赶到海边,驻足远望,眼神里一定充满了不舍,心中回荡着“回来”的呼唤。“珍惜当下”“别把遗憾留到明天”的声音也在网络刷屏。

当天,崂山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目前,已对石老人海蚀柱采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修复方案正在抓紧论证。”关于坍塌的详情外界尚不得而知,相信有关部门也在进行调查摸清,如果坠落的石体完整可以归位复原,那自然是好,如果破损严重难度太大,或许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笔者看到,在修复问题上,网友的观点基本分为三派,有的认为应顺其自然不必修复,有的认为一定要原址大力修复,还有的认为应在附近建个主题公园,重塑一个石老人雕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石老人,都有一个“老人与海”的故事,无论倾向于哪种方案,都有着相应的道理,是件见仁见智的事情。

窃以为,首先,我们不必担心石老人相关地名是否要改变的问题,无论何种方案,应该都不会改变地名,就像记忆无法抹去,哪怕石老人本身成了一个传说,那就让地名留住这段千百年的历史。

其次,一切要依据坍塌的现实情况而定,将现实与我们的情感相结合,宜原地修复则修复,无法修复退而求其次,在岸边立个雕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至于让后人只能在图片中想象。而当将来面对石老人雕塑时,除了可以体会到这个千百年来传说的魅力,眼见“老人与海”的故事,还可以在与原址两相对照中更加敬畏自然、尊重海洋,懂得“人与海”的和谐相处之道。

对石老人的感情,实际上也是青岛人对大海的感情。我们爱石老人,同时羡慕他与大海的这种厮守。矗立在海边的城市,守望着这片海,也在演绎着“人与海”的现实传说,尊重海洋,开发利用好海洋,不断谱写着动人的蓝色乐章。

这一切,石老人一定看到了,也相信在这个风浪雷电开的大大的玩笑之后,石老人能够且愿意回来,即使换一种方式,也会很高兴继续当一名青岛的海边人。(段快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