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让中小企业“愿转敢转会转”
青岛在合肥召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题培训
合肥模式
●不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而是进行有眼光和耐心的产业投资——围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比如光电显示、储存芯片、新能源汽车,通过国有投资平台投资优质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
●除了“以投带引”吸引龙头企业落地,“合肥模式”的另一个重点在于科创驱动
●从科研到产业化,离不开场景开放、耐心资本、人才支撑等助力
培训体悟
●此次参训的青岛企业既包括汉缆股份、征和工业、力鼎智能等制造业企业,也有卡奥斯这样的服务商,通过“看样学样”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
●不少青岛企业家在谈及感受时都表示,合肥之行为他们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青岛企业要结合业务需求,拓展数字化应用的实际场景,要留意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发掘未来对行业带来的潜在应用场景
提起“风投之城”“产投之城”“科漂之城”,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城市——合肥。
合肥因何而红?合肥成功的背后有哪些经验?青岛企业到合肥对标学习什么?
近日,由市民营经济局主办、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承办的青岛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题培训(合肥站)召开。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随队深入这座城市,探访蔚来汽车、科大讯飞、科大国盾等产业地标,试图揭开合肥发展的密码。
以投带引
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是青岛企业观摩的首站,短短一个小时就接待了好几拨前来学习和调研的团队,记者切身感受到了“网红”合肥的热度。
各种机械臂和AGV小车有条不紊运行,工序自动化比例高达98%,车身铝材应用量高达96.4%……蔚来数字化智能工厂在柔性化生产方面的硬实力给青岛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一直是矛盾的两面。蔚来却打破了这一点,在其总装车间内,不同车型、不同配色、不同内饰乃至不同轮毂的新能源汽车在同一条产线上装配,平均每分钟下线一台车。据蔚来方面介绍,蔚来实行以销定产模式,按照客户的需求来个性化定制,整个工厂内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样的两台车,从接到订单到整车下线最快仅需14天。
“过去合肥与青岛等城市的差距很大,但近年来合肥奋起直追,重要的标志就是站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风口。”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罗彪表示。
2020年4月,遭遇至暗时刻的蔚来遍寻投资人,最终是合肥以70亿元投资雪中送炭。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笔投资颇为“冒险”;现在来看,合肥将新能源汽车摆在产业首位是“押”对了。继蔚来之后,比亚迪工厂项目落户合肥,大众又投资10亿欧元建立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江淮、大众、比亚迪、蔚来、长安等整车项目还带动零部件业的发展,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6万辆,同比增长1.43倍,占全国总量超8%,产量跃居全国城市前5位。
“合肥模式”之所以成功,因为它不是追求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而是进行有眼光和耐心的产业投资——围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比如光电显示、储存芯片、新能源汽车,通过国有投资平台投资优质项目在当地落地生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垂日认为“合肥模式”并不好学,“合肥当年引进京东方的时候,拿出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甚至一度暂停了地铁建设,这样的魄力实属罕见,更重要的是合肥‘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产业定力。”
科创驱动
除了“以投带引”吸引龙头企业落地,“合肥模式”的另一个重点在于科创驱动。
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花板处伸出的一个白色金属罐吸引了众人目光,圆罐连接着机箱和显示设备,罐内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确保超导量子芯片在极低温的环境下运行。这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比现有超级计算机还要快千万倍以上,已面向社会开放,支持用户远程进行量子计算实验和开发。相隔不远的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工作人员展示讯飞星火大模型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成PPT、数据分析、生成图片、生成视频等多模态复杂“难题”。
两家企业虽然所处领域不同,一家研发量子科技,一家深耕人工智能,但名字里都有“科大”两个字,它们的背后是同一个孵化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迁至合肥,在随后的54年间源源不断地为合肥产出各类产业人才。
从科研到产业化,离不开场景开放、耐心资本、人才支撑等助力。
以科创板量子通信第一股科大国盾为例,量子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烧钱”状态。合肥为加快量子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由科大国盾携手中国电信建成城市级量子通信基础设施标杆项目——合肥量子城域网,为合肥市统一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大数据平台等提供量子密钥保护。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专题培训开班仪式上发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叶强,他的另一个职务是科技商学院执行院长。
科技商学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属学院,创办于2022年,由安徽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政府共建,意在破局科研和经济“两张皮”问题,可见合肥对培育新产业的重视程度。“科技商学院培养的是‘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叶强表示。
培新育强
为什么要组织青岛中小企业到合肥学习?
中小企业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力军,引导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对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青岛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平心而论,很多中小企业都有路径依赖,再加上数字化转型投入高、难度大、周期长,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敢于尝试。针对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突出问题,青岛汇聚数字化服务商资源、专家智库资源和各类要素供给,精选发布各类数字化服务产品、典型案例场景和数转视频讲座,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青岛样板”。
同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的合肥,围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5个试点行业,引领主导产业链中小企业数智化“链式”转型,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此次参训的青岛企业既包括汉缆股份、征和工业、力鼎智能等制造业企业,也有卡奥斯这样的服务商,通过“看样学样”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路径。
“青岛企业要结合业务需求,拓展数字化应用的实际场景,要留意前沿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发掘未来对行业带来的潜在应用场景。”科技部“云计算+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崔伟建议。
采访中,不少青岛企业家在谈及感受时都表示,合肥之行为他们拓宽了视野,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培训中,专家们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使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策略、技术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参观合肥优秀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为企业家和服务商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进一步推动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实践。”青岛移动胶州分公司副总经理蔡宁说。
接下来,青岛还将分批次开展政策解读、专题培训、要素对接、观摩对标、案例发布等各类服务企业行活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市民营经济局党组书记杨超表示,合肥是中部崛起的明星城市,在新经济转型、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为青岛提供了示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关键期,青岛将常态化开展数字化培训活动,全面覆盖城市试点推荐服务商,全面覆盖试点企业,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服务机构等数转要素的融合对接,全力推动我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取得实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