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2月2日讯(记者 任俊峰)12月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合示范区提质扩能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打造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上合示范区提质扩能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强化“一核引领 全域联动”工作机制高水平推进“四个中心”加快建设
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陈万胜介绍,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方面,1-10月,累计开行中欧班列915列、同比增长18.1%,预计全年首次超过1000列,开通上合示范区—同江—莫斯科等5条全省首班中欧班列。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开通261条定期航线,通达146个国内国际航点;青岛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通42条海运航线,海铁联运箱量连年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实现TIR“中俄专线”常态化运行,累计对俄开行220余车次。
现代贸易中心建设方面,1-10月,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347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实现与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63亿元、同比增长1.6%。成立全国首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区域组织技贸评议基地和全国唯一一个香辛料技贸评议基地“双基地”,开展上合组织国家技贸规则研究。
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建设方面,前三季度,新引进各类重大项目98个,其中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4个。加快推进“上合国际资本港”建设,新增创投风投类基金9只、注册规模达8.4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基金2只。引进省内首家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国联证券,注册一年来管理资金已突破2000亿元。
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建设方面,积极承办第三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等重量级外事活动50余场,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设立首批6家“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涉外法律服务站”,搭建“法智谷”线上涉外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注册用户达到3500余家。
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大力实施上合示范区提质扩能行动,高质量推进上合示范区综合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凝聚全市合力“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为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贡献“青岛力量”。
《上合示范区提质扩能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出台
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胶州市政府副市长周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当下,我国已接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并将在2025年主办上合组织元首峰会。上合示范区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需要形成一批破解务实合作痛点堵点的样本案例,需要在已有建设成效上继续适应形势、转变思路、迭代升级,在目标定位上再提升,在规划建设上再提升,在产业谋划上再提升,在开放创新上再提升。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上合示范区提质扩能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进一步深化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和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打造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
《工作方案》包含指导思想、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工作安排四部分。其中,“重点任务”是《工作方案》的核心,围绕推动“四中心一学院”一体化发展,带动功能布局的优化提升,提出了产业功能、平台数据、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四个一体化”重点任务。
产业功能一体化,主要是围绕“四中心一学院”建设任务,将“四中心一学院”各自的功能属性进行细化拆解,进一步归纳提炼为“通道建设、贸易拓展、产业提质、文旅合作、教育科技”等五个方面的核心功能,每个功能又包含“功能布局”“空间表达”“近远期支撑项目”三个部分。其中“近远期支撑项目”按照2025年和“十五五”两个关键时间点,聚焦五个核心功能谋划了153个重点项目。
平台数据一体化,主要是以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为驱动器,链接贯通13个数字化平台,通过平台数据一体化完成对碎片式资源的整合,进而拓展上合经贸综服平台的跨境结算、易货贸易功能,赋能以产业数据为代表的实体类平台、以商贸数据为代表的交易类平台、以公共数据为代表的支撑类台,并与“四中心一学院”形成功能联动,依托平台为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耦合提供场景。
基础建设一体化,主要是推进43个“公共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体化。其中,公共基础设施着重从地理维度、功能布局以及品质提升三个方面优化。新型基础设施方面,依托华为云、浪潮云等数字新基建,以上合示范区为腹地,辐射平度、莱西、高密、诸城等周边城区城市,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数字技术等服务贸易。
公共服务一体化,主要是按照“布局合理、服务均好、优质多样、覆盖城乡”的标准规划布局16个项目,加快构建国际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根据区域人口发展需要,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等国际公共设施,公办中小学等公平优质教育设施,服务均等的医疗设施,以及生态共享的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