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海风吹拂,阳光普照。12月27日上午,鳌山湾内离岸1.9公里处的这片海,打破了以往的宁静。随着现场指挥官一声令下,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海上部分开工建设。未来,源源不断的电能将从这里输出,进入岛城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千家万户。
与陆上光伏相比,海上光伏不占用稀缺土地资源,易与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产业相结合。此外,在同等光照条件下,海面开阔、无遮挡物、日照时间长、辐射量高等优势,使得海上光伏项目的光照利用效率更高。根据《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拟布局“环渤海”“沿黄海”两大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位于青岛市即墨区鳌山湾海域附近,今年10月获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其中,一期规划建设60万千瓦,二期规划建设55万千瓦。目前,一期项目陆上升压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开工仪式现场,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到钢平台上。每一榀(pǐn)钢平台长60米、宽36米,由658块光伏板组成。“组装好的钢平台将装船出海,运输到指定海域安装,项目海上部分需要安装1678榀这样的钢平台。”中电建新能源山东分公司海上事业部主任付德光说,项目预计2025年3月30日首批并网发电,2025年8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0万吨。
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也是目前开放海域最大的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该项目采用渔光融合养殖模式,将渔业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海上精准养殖,不仅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实现一地两用、一举多得,更拓展了我国海上新能源开发的全新思路。项目建成后,将采用两种养殖模式,计划养殖刺参和底播贝类(脉红螺),其中,刺参预计年利润可达3948万元,贝类预计年产值1680万元。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探寻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转型之路。在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山东走在全国的前列。作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强龙头”,青岛发力布局新能源产业,即墨区在海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海上光伏发电项目外,一批海上风电项目正接续上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