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澎湃新动能!青岛连续发文,剑指这几个关键领域

2025-03-27 06:00 来源:青报观象山
分享到:

近期,青岛政策层面连续放大招。

从加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到陆续出台“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细分赛道配套政策,再到打造服务民营企业工作体系……

一系列措施的背后,暗含了一条青岛发展经济的逻辑主线——以开放优势的新机遇、产业底气的新开局、市场主体的新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01

用好新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岛的经济是发端于贸易和航运。置身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岛必须要用更高水平的开放,为贸易未来创造新可能。

当前,数字贸易正重塑全球经济价值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作为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支点,青岛在数字贸易领域基础良好。

2023年,青岛市数字贸易规模约为828.5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国数字贸易总规模的比重约1.6个百分点。  

image.png

从数字贸易结构来看,2024年,青岛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总额483.9亿元,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的31%。出口方面,知识产权使用费和金融服务领域增长迅猛,增幅分别高达143.8%和90.2%;进口方面,保险和养老金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领域增长显著,增幅分别为153.5%和125.1%。

image.png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青岛在高度依赖知识、技术和专业能力的服务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如何扩大这一竞争优势?近日,《青岛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正式发布,明确未来三年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新高地。

《方案》提出,到2027年,数字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提升至7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三年跨两个百亿台阶,市场主体达到3800家以上;

数字贸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签证便利化,为外籍数字贸易人才创新创业等提供服务。

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涉及相关的全部产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都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场景,也是青岛在发展数字贸易中获得领先身位的优势所在。

02

产业新开局

数字贸易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

贸易方式数字化是贸易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营销、平台撮合、数字供应链等。而贸易对象数字化则是指以数据存在的要素和服务成为贸易交易对象,例如ICT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

这也意味着,有能力迅速抢占数字贸易制高点的城市,必然有长期积累形成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产业链配套相对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

“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正是青岛发力数字贸易的产业底气,既源于传统优势产业的“老树新芽”,也得益于新兴产业的“拔节向上”,更离不开对未来赛道的“超前落子”。

日前,青岛印发《青岛市现代轻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聚焦健康食品饮料、新型纺织服装等细分赛道,从提升创新力、优化供给体系、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生态等四方面发力,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2500亿元。

现代轻工正是青岛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青岛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

以健康食品饮料赛道为例,2023年,青岛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营收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4.4%,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省第一。

在青岛,有一批“明星”产品为轻工产业“代言”:走过122年的青岛啤酒、凸显“本草”特色的崂山可乐、属于儿时味道记忆的钙奶饼干等等。还有雀巢、益海嘉里、希杰、瑞幸等跨国企业频频加码投资,以青岛为基地,深度开拓北方市场。

在新型纺织服装赛道,即墨针织、即墨童装、平度睫毛、胶州制帽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崛起,他们是青岛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涌现的丰厚产业基底。

青岛也在方案中明确了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力点:

聚焦产业链高端化,支持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酿酒、粮油等行业企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提升农副食品精深加工比重;鼓励食品饮料企业加大生物发酵、高效提取、分离制备、精准营养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支持纺织服装企业突破时尚创意设计、高性能纤维、高端面料、产业用纺织品等关键薄弱环节。

聚焦产业链智能化,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快培育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人工智能辅助创意设计、互联网营销配送共享平台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

“秒变数字人打卡新青岛”文创互动体验项目

聚焦产业链绿色化,推广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提高农副产品原料梯次利用、全值高值利用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水平,加快有机食品添加剂、迭代涤纶、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印染等技术产业化进程。

03

释放新活力

夯实产业基础、发展数字贸易,都是青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表达。而要实现上述目标,民营企业就是不可或缺的经营主体。

发展数字贸易,需要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和外向度高、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支持企业迈向“专精特新”。这同样也是民营企业的优势所在。

2024年服贸会青岛展区

今年,青岛制定印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对首次入选全国民营500强的企业和省民营100强的企业给予奖励,研究制定雏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首次获评省独角兽企业的企业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举办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山东省瞪羚企业大会、隐形独角兽企业大会。

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青岛年内将组织企业赴国外进行对接考察,常态化开展融链固链建链对接活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重点领域购置先进适用技术设备,研究制定青岛市“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实施细则;培育认定一批“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区,推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家用电器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通用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四个细分行业600家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任务。

今年,青岛将启动《青岛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起草准备工作。据市民营经济局透露,青岛打通政府间平台,实行市级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同时还将做好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底数摸排和清偿工作。

从数字贸易的国际化突围,到产业体系的创新重构,再到民营经济的活力激发,青岛正在用一个个具体的举措,落实从全市经济工作会到全市两会定下的发展总基调。也将青岛的未来,勾画得更加清晰可见。

(记者 刘兰星 编辑 赵笛 制作 宋尉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