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家住海门市滨江街道的王贤被查出患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但整个中华骨髓库都没有合适配型。今年5月,她年仅10岁的女儿黄晓,忍着连成人都难以承受的疼痛,捐出骨髓“反哺”了母亲。目前,王贤正在苏州接受进一步治疗。而近日的检查结果显示,勇敢的小姑娘黄晓身体已经恢复正常。
母亲不幸患白血病 坚强小姑娘要“救妈妈”
据王贤的丈夫黄培超回忆,妻子是去年11月下旬出现病兆的。当时,31岁的王贤在一家塑料玩具公司工作,连续两三天感觉头昏头痛、身体乏力。后经海门市人民医院检查,当时王贤的血小板数值低至健康人的1/10,当场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而痊愈的最大可能性就是骨髓移植。不久后,王贤被转至苏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
让黄培超心焦的是,当时遍寻中华骨髓库都没有合适配型,符合骨髓移植条件的,只有王贤的父母和女儿黄晓。由于两名老人已至耳顺之年,最合适的配型对象落在了当时年仅9岁的黄晓身上。对这件事,最无法接受的是王贤,“女儿这么小,怎么能用她的?”一直拒绝使用女儿骨髓的王贤,直到两三个月后才勉强被家人说服。
黄晓平时很懂事,和妈妈感情很好,还经常帮妈妈拖地,干家务活儿。但对于白血病,年幼的小姑娘当时并没有理解是怎么回事,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告诉父亲:“为了救妈妈,我一定会努力。”
钻心疼痛难以忍受 她靠看动画片转移注意力
在正式移植前两周,黄晓抽了两次血,一次200毫升,一次300毫升。在第二次抽血后,黄晓脸色苍白,出了一身冷汗,还出现了胸闷情况,但面对心疼自己的家人,她反而出言安慰道:“我没关系的。”
黄培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由于母女俩是半匹配型,要进行骨髓造血干细胞、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混合移植,而这让黄晓承受的疼痛倍增。
5月7日早晨7点半,黄晓接受了骨髓干细胞抽取。麻药的劲儿过后,黄晓开始感觉疼痛,而最让黄培超心酸的是,第二天女儿还要再度抽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第二天早上8点,黄晓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伴着深红的血液,从她的血管中被抽出,经过离心机提取干细胞后,又从另一个胳膊送回体内。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两个小时。疼痛感让黄晓无法忍受,汗水浸湿了小姑娘的衣衫,在喊出“疼”字后,她终于忍不住哭了。“乖,忍一下就好了。”心疼的黄培超一边鼓励女儿一边用棉签蘸水湿润女儿没有血色的嘴唇。他深知,这种痛,换成大人也都受不了。而这时,黄晓已经疼得头都抬不起来了,“医生,开一下电视吧!”她要看动画片转移注意力,黄晓终于一路忍了下来,连医生都夸赞道:“这孩子真坚强!”
“妈妈你还好吗?”
看到妈妈点头她终于笑了
“我要去看妈妈!”术后第三天傍晚,尽管脸色、唇色苍白,但黄晓依旧坚持要去探望母亲的病情。移植净化舱外,隔着玻璃见到母亲,黄晓拿起对讲机问候:“妈妈你还好吗?”身体状况依旧虚弱的王贤内疚地看着女儿,点了点头,这让小姑娘露出了笑容。据黄晓的奶奶讲,直到一个月后,黄晓的脸色才终于恢复了红润。
“现在王贤的状况暂时稳定,循环一般,还在继续接受治疗,但不知道之后的排异反应怎么样。”黄培超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根据近日的检查结果,黄晓的身体状况已经恢复。同时,现在社会各界也在积极给他们一家提供帮助,海门市红十字会已拨了10万元救助款,海门市总工会、夫妻俩所在企业共筹得1万余元治病钱。“据我所知,10岁孩子捐献骨髓在海门还是首例。”海门市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