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标准木质龙舟设计者已逾9旬 与妻年龄总和194岁

来源:中新网 作者:郭晓莹 2015-06-20 15:44:33 字号:A- A+

97岁的王友发与同岁的妻子赵凤祥 郭晓莹 摄

97岁的王友发与同岁的妻子赵凤祥 

    中新网宜昌6月20日电题:标准木质龙舟设计者已逾9旬与妻年龄总和194岁

    “龙舟长15.5米,宽1.1米,载重3750斤。”20日,97岁的王友发坐在电视机前观看龙舟比赛,嘴里嘟噜着一串数据,这正是他设计和打造的首批标准龙舟尺寸,同为97岁的妻子赵凤祥坐在身旁,掩嘴轻笑。

    中国龙舟历史悠久,起初并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1985年,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宜昌举行,在这一届的比赛中,国家体育总局首次启用木质标准龙舟,设计者正是宜昌港务局退休工人王友发。

    王友发出生于宜昌,曾经做过厨师、水手,后因工作需要学习木工,建造木船。

    1984年,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前夕,当时的宜昌市体委委托宜昌3家企业设计参赛龙舟,最终,由王友发制作的龙舟模型会同设计图纸一起送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并最终中选。

    设计通过以后,已经60多岁的王友发接到了制作标准龙舟的任务。他与10多名木工、船工花了1个半月的时间建造了13条龙舟,并顺利通过了国家体育总局的验收,中国首批22人制标准木质龙舟就此诞生。

    1985年7月12日,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宜昌举行,比赛运动员有600余人,观众达10多万人。擎驰的飞舟、急促的鼓点,热情的欢呼,当时的场景,王友发老人至今难以忘怀。

    此后,国家体育总局将规范龙舟的图纸下发至个省市,固定了龙舟的标准尺寸,这个标准基本上沿用了王友发的设计。

    王友发完整保存着当年的标准龙舟设计图、各项工料计算单等,从选材、清料,到拼接、扎龙根、入钉、试水,一道道工序,老人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木质龙舟是我们的传统龙舟,不能失传了。”老人说,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打龙舟,他还能教手艺。

    除了制作龙舟,王友发的另一个绝活是爱情保鲜。

    王友发的妻子赵凤祥比他大1个月,今年也是97岁,二人19岁结婚,至今已携手走过78年。2008年,孩子们为老人举行了白金钻石婚庆典,轰动一时。

    说起爱情保鲜秘籍,王友发只说了四个字:“相互体谅”。赵凤祥的脚曾受过伤,站立和走路都不方便,王友发便承担了做饭、拖地等家务活,赵凤祥则负责洗衣服和收拾屋子,没事的时候,两老会手牵着手在附近散散步,或者与邻居一起打打麻将。

    王友发说自己有两个心愿,一是将“打龙舟”手艺传给后辈,二是继续用这双“打龙舟”的手为妻子做饭,和她一起携手跨入百岁。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