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广西龙胜红瑶举办传统“晒衣节”。中新社发 韦吉阳 摄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上官云)农历六月初六是传统节日天贶节,民谚还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红绿”指的就是五颜六色的各类衣服。这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节日,但相关习俗至今在某些地区仍有所保留。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表示,过去人们多在“六月六”晾晒衣物、粮食等物品,有钱的大户人家则会晒晒裘皮大衣、文玩等物,同时也讲究吃“六种面”。
又名“姑姑节” 来源相传与宋真宗有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天贶节”稍显陌生,相传来源与宋真宗赵恒有关:赵恒耻于澶渊之盟,欲镇服四方,于是声称上天两次赐给他天书,并将第二次降天书的农历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所谓“天贶”即“天赐”之意。
“天贶节又称‘六月六’、‘姑姑节’、‘晒宝节’、‘翻经节’等等。”高巍表示,在过去,这是一个小节,相关习俗较少,主要是晒衣和晒经书、妇女回娘家,人畜洗浴等活动,“也有一种传说:六月六是龙晒鳞的日子,这主要是为节日增加一点神秘气氛”。
晒书现场。吴煌 摄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其实,在过去,出嫁的女儿何时回娘家并没有一定之规,但一般农闲时节比较多。民谚说“六月六,请姑姑”,妇女回娘家是天贶节的重要内容。此时,小孩也要跟随母亲去姥姥家,归来时,在前额上印有红记,作为避邪求福的标记。
“夏天天气炎热,民间认为猫狗等动物容易生虱子,所以也会在这一天给猫狗洗澡,避免伤害到人类健康。”高巍称。
“晒宝”花样多:文人晒图书 大户人家晒文玩
对于天贶节,晾晒衣服、被褥等物品是一项重要内容,道理则很容易理解:夏季比较潮湿,家里收藏的被褥、皮袄等物很容易发霉或者被虫子噬咬,这就有必要在晴天拿出来晒一晒,而时间就多在六月六这一天。
资料图:北京八大处公园举办丰富多彩的禅林旅游文化活动。图为晒经现场。中新社发 陆欣 摄
“通过晾晒东西,也能反映出每家的情况。比如文人多晒图书字画,反映出书香浓淡;古代的土豪们则多会晒晒珍藏的皮大衣、文玩等物,以便长期保存。”高巍笑着说,普通人家也会晒晒粮食、衣服等物。
在天贶节,佛寺也会晾晒经书。高巍说,有时还会让信众们帮着晾晒,信众们翻晾一页,就会跟着默念经文,这样既能防止纸质经书发霉,还能起到传播作用。
“古代的节日大多跟节气相关。天贶节有所不同。其实整个三伏天来说,都是高温高湿的天气,并不一定非要在‘六月六’才能晒衣服、字画等。”高巍认为,但先民们比较有智慧,将一个具有传说的节日跟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增加了民俗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