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刘多成都会在病房里,为老伴洗脸。
年轻时的两人朝气蓬勃。
上世纪50年代,两人合作了一幅名为《人勤春早》的画。
华西都市报记者毛玉婷
摄影刘陈平她,今年83岁。8年前,起床意外摔倒,股骨头摔断,再也没有自己起过床,意识渐失。他,也是83岁。8年前,已经75岁的年龄,开始学着做饭洗衣,亲手照顾起了病中老伴。他和她,在校园里相识、相爱。1956年,结婚时,他拉着她的手说:“我会照顾你一辈子。”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大学生,穿越一个甲子的爱情。
她瘫痪在床,一直由她负责的家务撂下了。他捡了起来,学习买菜,做饭,洗衣,照顾日益病重的她。两人一生中的几百张老照片,被他做成视频,每天都在病床前播放着,“她没了知觉,可能不知道痛苦。可如果我不照顾好她,我会痛苦。”
她叫杨莹泽,他是刘多成,相濡以沫整整一个甲子。他说,“她的病还没有好,我还不敢变老。”
8月5日,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一间病房里,83岁的杨莹泽躺在病床上,说不出话。病床旁,83岁的刘多成,用手机播放着自己制作的视频,里面闪放着他们一生拍下的珍贵照片。影集里,有一张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现四川美术学院)的照片,这是两人的母校。
那些年
一句承诺伴随一个甲子
校园时光 从重庆到成都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刘多成说自己有些幸运。1950年12月,全国还没建立起统一高考制度,刘多成通过艺术自考,进入了位于重庆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毕业前半年,刘多成在一次校园活动上,认识了当时正在读大二的杨莹泽。
毕业后,刘多成到《西南青年》杂志做了一名摄影记者。重庆市文化宫成为两人约会的“老地方”。辽阔的广场上,刘多成最爱说笑话,以逗杨莹泽莞尔一笑。
半年约会后,《西南青年》更名《四川青年》,要从重庆迁往成都。即将分隔两地,刘多成感到“有些紧张”,拉着杨莹泽确定恋爱关系,杨莹泽羞涩地点点头。
等待两年“我愿照顾你一辈子”
刘多成颇为喜欢的是一张彩色照片,杨莹泽坐在木凳上,望向远方,神情自若。“看,那个时候,她多漂亮。”照片拍摄于人民公园。以前,他们每周末都要到此,合跳一支交谊舞。
1954年,刘多成到成都工作,等待杨莹泽毕业。他写出一封封情书,“亲爱的,我第一次来成都。这气候好,随处可见菜农,很有生活。在宿舍斜对面,有个人民公园,里面有个大舞池,5角钱跳一支舞,好有意思。你来,我带你去。工作地离宿舍有些远,不过这地势平,我想买辆自行车……”
1956年夏天,杨莹泽毕业了。在工作分配志愿表上,她坚定地写下:成都,因为爱人在那。被分配到四川美术出版社做美术编辑,她如愿来到成都。
两人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刘多成喜欢通过拍照,记录下杨莹泽的喜怒哀乐。遇上毛主席塑像建成,宿舍搬迁,他也一定把杨莹泽拍进去。拍多了,杨莹泽也会不耐烦。“紧到照”,杨莹泽嘟起了嘴,刘多成一把抱上,咔嚓一声,朋友按下快门,这是刘多成觉得最有意思的一张。
同年11月7日,两人结婚了。“下了班,在单位找了一间空房子,摆了一张长条桌,放上喜糖。几个同事一起吃了喜糖,就算办了婚礼。”刘多成回忆,在同事的欢呼下,他吻了杨莹泽。他挽着杨莹泽说:“我愿意照顾你,一辈子!”这句承诺,伴随着他们走过了一个甲子。
心有灵犀夫妻合画《人勤春早》
在网络上输入“刘多成杨莹泽”,会弹出一张年画,名叫《人勤春早》,这是两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合作。
两人婚后闲暇之余都喜欢画画,还常常向杂志投插画作品。不过,刘多成经常才画了几笔,就接到外出采访任务。
他走后,杨莹泽会提起笔,唰唰接着给他画完。这样的配合,让两人发现了彼此的默契。刘多成说:“我们会在绘画细节上出现分歧,但对于主题却出奇地一致。”
一天,刘多成来了想法,“干脆我们两个来个正儿八经的合作。”“嗯,你勾线,我着色。”1个月后,作品完成了:一对年轻力壮的夫妻扛起锄头,端起收粮,一对孩童拎上篮子,抱起白鹅,在鸟语花香的映衬下,喜气洋洋,充满力量。刘多成说,这像极了两人的年轻岁月——朝气蓬勃。
上世纪60年代,刘多成花600元买下了单反相机,80年代,杨莹泽到香港参加画展,买回了刘多成向往已久的松下录像机,90年代用起了摄像机……
“都是她支持我。”刘多成说,杨莹泽为了偷偷攒钱为他买相机,舍不得吃,出现了营养不良,身体甚至一度浮肿起来。
60年一晃而过。2016年,刘多成和杨莹泽迎来了他们的钻石婚。但在过去8年里,杨莹泽只能躺在病床上度过,刘多成默默守护在一旁。
那些事
妻子瘫痪老人从零学做饭
2007年底的一天,已经75岁的杨莹泽起床,站立不稳,向后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股骨头摔断了。从此,她再没从床上起来过。今年3月,她失去了意识。唯一的女儿在美国,刘多成不得不学着照顾瘫痪的老伴,慢慢学会了买菜、做饭、洗衣。他一边干着活一边说,“她可能不知道痛苦。可如果我不照顾好她,我会痛苦”。
老伴倒下那天,75岁的刘多成第一次走进菜场。朋友见到他,很诧异,“哟,你也会来买菜?”他告诉菜贩,“不会选菜,你帮我选。我老伴生了病,事关重大,你要选好!”
“只能从零开始,学着做。”刘多成收看起美食节目,用笔记录下步骤。每天早上8点起床,煮上鸡蛋,热上牛奶,来到杨莹泽床边,读起报纸。临近中午,骑车买菜,换着花样准备昨日刚学会的菜品。下午,骑车前往老王家,学一个小时做菜……如今,刘多成已能得心应手地做出各类川菜,杨莹泽却因为切除了气管,只能吃流食。
刘多成的手机闹铃,1小时响一次。“来,莹泽,我们来翻翻身”,他一手掰着老伴的肩膀,一手扶住她的腰,一点一点推,再慢慢让她往回倒。刘多成120斤,老伴140斤,翻身让他有些吃力。因为生病,老伴两腿僵硬,脚上也出了些问题,简单的洗脚,刘多成要用1个小时。
“莹泽,你看,杜甫草堂的那棵老银杏树,更加枝繁叶茂了。”8年时光,他们也从75岁走到了83岁。外面的变化,刘多成只能通过照片告诉她。
六十年
每天看看年轻时的你
坐在火炉旁 不知不觉一辈子
每对情侣都会找到专属于两人的相处模式,有的轰轰烈烈,有的不惊不语,却缱绻情深。刘多成说,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没有波澜,终其一生“平淡却不冷淡”,坐在火炉旁,“不知不觉过了一辈子”。
结婚60年来,两人都不曾把自我放心里,来一番计较,“不会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对方”。退休前,杨莹泽下班回家,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她从来没念叨过,自己做了饭,该让丈夫帮忙洗洗碗。”刘多成的衣服几乎都是杨莹泽做的,60年,家里的缝纫机换过三台。
两人最伤心的事发生于1959年,杨莹泽怀胎十月的男婴出生,“白白胖胖”。但脐带绕在婴儿脖上,导致孩子窒息夭折。杨莹泽蒙着眼睛嚎啕大哭三天三夜。刘多成忍着痛苦,不断安慰妻子说,“没事,再生一个就好”。
去年12月,杨莹泽再次住进医院,这是她瘫痪后第三次住院。“看样子,她回不去家了……”刘多成背对着老伴,扶了扶眼镜,摸了摸苍白的头发说,前些日子,他把家里的病床捐给了一家敬老院。
照顾老伴的每一天,刘多成总会抽出半个小时徒步。“她的病还没有好,我还不敢变老。”刘多成笑说,也许人有了负担后,会爆发出一些特别的力量。
老照片做视频“那时她多漂亮”
每一天,刘多成都会拿起手机,为杨莹泽播放短片。“看,年轻时的你,两根辫子又黑又粗……”手机里,是一张张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集锦成的视频。几百张照片,刘多成一一扫描到电脑上。旁边的字幕提示着拍摄时间、地点,再配上老伴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曲。半年做成的《婚前回忆》、《婚后倩影》,《慢向夕阳》等6个视频,串起了这对钻石婚夫妇的回忆。
照片里,年轻时的刘多成常常两手环抱着杨莹泽。年过六旬后,两人更多的是挽着手臂,或搭在肩上。而今天,刘多成用手臂,一次次擦拭爱人的脸庞、身体,帮她翻身,尽管手臂的肌肉不再如当年那样强健有力。翻着老照片,刘多成不断重复说,“看那个时候,她多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