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池县“85后”妈妈屈拴玲瘫痪七年,在与病痛抗争期间,她还坚持做刺绣贴补家用。钟欣 摄
图为屈拴玲的刺绣作品。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9月14日电 (徐雪)九月的黄土高原,天气已经转凉。甘肃华池县的屈栓玲尽管趴在烧热的土炕上,但腿部的疼痛却丝毫没有减轻。身旁的绣花鞋垫、枕头是她为贴补家用、抚养年幼孩子所寻找的出路。
现年29岁的屈拴玲相貌清秀,七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她突然瘫痪,就连坐立起来都很困难。“当时胸部以下的身体已经毫无知觉,被医生判定高位截瘫后,曾想到过自杀。”然而,当看到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和奔波求医的丈夫与家人,屈拴玲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与命运开始了抗争。
经过几次治疗,屈拴玲的病情得到控制,但也花光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全部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债款。丈夫李小亮只能在附近一边打些短工,一边照顾母女两,经常累得坐着都会睡着。
屈拴玲心疼丈夫,想要替他分担一些。她想到庆阳当地的刺绣很受外地人的欢迎,于是开始参照网上的资料,自己摸索学习。
很多时候屈拴玲疼得直流汗,握针的手也不住地颤抖,但只要疼痛少一减轻,就继续开始刺绣。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屈拴玲的刺绣水平快速提高。
屈拴玲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做的鞋垫和枕头,最开始发在微信朋友圈上,通过网络售卖。慢慢的,知道的人多了起来,鞋垫也卖到了广州、上海等地。
在她名为“微笑面对残酷的人生”的微信里,这位年轻的妈妈为她的两个孩子写下了承诺:“宝贝,妈妈为了你们会坚强的,我要陪着你们长大。”
“由于身体的原因,每月我最多只能绣四双鞋垫,收入的几百元可以给孩子买衣服和吃的。”屈拴玲就以这种艰难的方式,表达着对孩子和家的爱。
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一家人在县城里租住了一孔窑洞。“现在就盼着县上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在明年顺利建成,这样全家就能够住新房了。”屈拴玲说。
8岁的大女儿李佳新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感恩”两个字,这是屈拴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他们的帮助和鼓励的话语,让我们全家都感到了温暖。”
临近中秋节,屈拴玲趁着孩子熟睡的时候,赶制起鞋垫,天蓝色的瓷瓶里一束鲜花寓意着“平安幸福”。“希望身上的病痛能减轻些,这样就能多绣些鞋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