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南都讯 今年8月“喷雪飞涛”古石刻重见天日后,新会区博物馆近日根据有关历史记载的线索,在石刻附近又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龙王坛”!所谓“龙王坛”,是指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此前,“龙王坛”的消失曾让不少考古迷为之心痛,而此次“龙王坛”的重见天日可谓让考古迷精神为之一振。
考古人士介绍,此次龙王坛的发现,在考古价值上甚至比“喷雪飞涛”石刻的发现更胜一筹。
“龙王坛”藏身深山
9月20日上午,新会区文广新局在新会区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副馆长林文斌向媒体介绍了“龙王坛”的历史以及发现的全过程。
“龙王坛”是明清两代新会县当局举行求雨祭礼的地方,即俗称的求雨坛,古称雩台。其历史非常悠久,由明代新会知县,也即陈白沙的学生丁积筑于明代,清代康熙、新会县志和陈白沙文献均有记载。
发布会后,南都记者跟随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圭峰山,一睹龙王坛的真容。“龙王坛”身处深山中,经过大半个小时的攀山穿林后,终于来到了“喷雪飞涛”古石刻附近的一处小山腰,这正是“龙王坛”的所在地。
两块石碑立于坛中,碑文十分清晰,字体为正楷,两块石碑上分别刻着“龙潭洞九天龙王大帝”、“龙潭洞风云雷雨之神”,主要是拜龙王、风云雷雨神之用。
圭峰山摩崖石刻“喷雪飞涛”重见天日。
历史价值很高
根据文献记载,“龙王坛”位于龙潭附近,且1995年时还曾有市民发现求雨坛的遗迹并留下照片。上世纪50年代圭峰发电站修建以来,周边封山育林,这里成为了一个密林,“龙王坛”因此被密林遮蔽,由此保存比较完好。“这段历史是圭峰山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儒学研究圭峰里面很重要、很有价值的实物,这个求雨坛,是非常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和陈白沙有关的遗迹,所以它的历史价值比较高,高于‘喷雪飞涛’石刻。”
林文斌介绍,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进关于“龙王坛”摄像、测量等文物调查工作。他提醒市民,“龙王坛”位于深山中,市民切勿贸然前行寻找,应待相关文物调查工作完成,附近道路修建好后再前往参观。
原标题:考古大发现!明代“龙王坛”现身圭峰山 第3页 : “龙王坛”背后的故事延伸
“龙王坛”背后的故事
“龙王坛”的背后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据历史记载,成化十八年,也就是1482年,新会大旱,眼看节令已过春末,各种作物的种子还无法入土。当时的新会知县丁积,便在圭峰山上筑坛祷雨,还拜托他的老师陈白沙为他代作了告祭文,分别是《祷雨祭五方土神文》和《祷雨告各神文》。
丁积在龙王坛跪了足足11天,直到雨水充足才回到衙门,其间虽然淋雨,但仍坚持不动,还感概:“民得雨,吾病何患憾”。旱患是解除了,可是丁积却从此病倒,而且病情日益加重,但他仍然日夜操劳民事公务,直至病卒,死于任上。死时年仅41岁。他在新会爱民忧民,有所作为,新会人曾为他立丁侯祠纪念。记者罗韵姿 实习生李颖薇 通讯员林福杰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