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男子打1700个电话只骗得1300元 被判2年9个月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2016-12-31 11:01:38 字号:A- A+

 

    广东省电白县25岁的陈某没有想到,疯狂拨打诈骗电话1700多次,仅骗得南通一名大学生的1300余元;让他更没想到的是,区区千余元赃款,却让他面临2年9个月的“牢狱之灾”——在《“两高一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颁布之后,陈某成为南通法院从重判决电信诈骗案件的第一人。12月30日,海安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陈某有期徒刑2年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老套路

    “猜猜我是谁”

    大学生中招被骗1300元

    2016年5月22日下午,南通市某高校的小章接到一个手机卡尾号为2508的电话,电话一接通,对方就让小章猜猜自己是谁。涉世未深的小章听声音很像老家的同学小吕,当他迟疑地说出小吕的名字后,对方立即回答说“是”。

    随后,小章问对方怎么换号码了,对方称之前的号码不用了,小章就没有再怀疑。之后对方称来到了江苏,但缺钱,想向小章借钱。老同学开口,爽快的小章立即答应了,对方报了一个建行卡号。小章于次日通过余额宝转给对方1300元。在汇款后的次日,小章才觉得不对劲,拨打小吕之前的号码,小吕说没有向其借钱,小章才知道被骗遂报警。

    海安县公安局调取的该卡号的银行卡交易记录显示:2016年5月23日,该卡收到从小章支付宝转账人民币1300元,次日在广东省茂名市消费1295元。

    事发前一天傍晚,租住在南通市一家宾馆的小朱也接到这个手机打来的电话,不过警觉的小朱当即拆穿了对方。与小朱一样,许多人都接到了类似电话,但因没有损失而未报案。

    够猖狂

    3个月内

    拨打电话1700余次行骗

    海安县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该手机号码以“猜猜我是谁”的方式拨打海安县及周边地区电话实施诈骗,经技术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即立案侦查并于2016年7月9日赴苏州抓获陈某,并扣押了陈某的诺基亚手机。

    经初步侦查:陈某从4月份开始到案发前,使用诺基亚手机疯狂向不特定用户拨打诈骗电话。该手机是其2016年3月在广东老家购买的,一直为陈某所使用。尾号为2508的手机卡是从网上购买的,这张卡一直放在诺基亚手机中用于拨打诈骗电话,拨打电话诈骗的方法是让对方猜是谁,但陈某否认让对方打钱,更否认骗到钱。其从网上搜索南通地区的号段前7位数,加上自己编的后4位数组合成11位数的手机号码按顺序拨打,该手机和该手机卡一直没有让别人用,都是陈某自己使用的。

    后经进一步侦查发现,陈某拨打诈骗电话的对象不止于南通市。据悉,陈某在短短3个月内先后拨打诈骗电话1719次。

    撞枪口

    适逢“新政”

    嫌犯被从重判刑2年9个月

    案件被移送至海安县检察院。经依法审查查明:被告人陈某,男,25岁,广东省电白县人,小学二年级文化,曾于2012年因电信网络诈骗(3人团伙作案,骗得6.9万元)被海安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万元,出狱后于2016年4月18日至7月9日间,以南通、南京、苏州等地区号段为电话诈骗目标,采用拨打电话让被害人先猜其身份、后冒充熟人向被害人借钱的方式,先后向该县居民小徐、如东县居民老张、南京市居民老李等不特定人实施诈骗,并于2016年5月23日骗得被害人小章人民币1300元。

    在该案的审理期间,适逢《“两高一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承办检察官认为:陈某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分别符合诈骗罪(未遂)构成要件和酌情从重处罚情节,尽管陈某“零口供”,但因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法院依法对陈某作出上述判决。

    新闻链接

    碰触哪些“高压线”

    会被从重严惩?

    2016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公布。

    何以定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骗得财物的,以诈骗罪(既遂)定罪处罚。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1、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或者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的;

    2、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

    从重情形

    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是《意见》的关键和核心。《意见》规定,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达到相应数额标准,应当依法定罪处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酌情从重处罚:

    1、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2、冒充司法机关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的;

    3、组织、指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的;

    4、在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

    5、曾因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电信网络诈骗受过行政处罚的;

    6、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或者诈骗重病患者及其亲属财物的;

    7、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等款物的;

    8、以赈灾、募捐等社会公益、慈善名义实施诈骗的;

    9、利用电话追呼系统等技术手段严重干扰公安机关等部门工作的;

    10、利用“钓鱼网站”链接、“木马”程序链接、网络渗透等隐蔽技术手段实施诈骗的。

    【延伸阅读】 男子晚上睡不着 竟狂打110求聊天!

    要说奇葩,世界上真的是无奇不有。近日,嘉兴一派出所就遇到了这种奇葩的事情,一男子,狂打110接线员电话,只因晚上寂寞求接线员和他聊天!

    他询问接警员“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干什么”,又说自己买的热水瓶质量不佳,药品吃了没效果之类的,还在电话里要求民警把商家抓起来。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4个多月,而且他都选下班后开始拨打,有时甚至在夜里两三点。我们接警员接到他的电话,只能劝他睡觉,但是他从不理会。”民警说。

    为此,派出所里还专门换了一个电话,将俞某的号码拉入了黑名单。但俞某也有“应对之法”,民警调查发现,俞某还会更换电话号码拨打,拨打的报警电话也从温州“走出去”,波及整个浙江省。

    类似的奇葩事件除此之外,还有报警谎称朋友吸毒的,实则为进屋抱宠物狗!还有找不到车位的、有人敲门害怕的、家里有蛇出没的……

    请大家爱护110这条生命线,把有限的报警线路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延伸阅读】 男子一天接600个骚扰电话 只因1年前网购给差评

    重庆商报讯家住南岸区的王先生如今得了“电话恐惧症”,他将所有的陌生号码都进行了拦截,因为这1年多来,他接到了上万个骚扰电话,最多时一天接了600多个。而这一切都源于1年多以前他在网上代购一台电脑后给了卖家差评。20日,王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发到了网上,引发关注。

    昨日,记者联系上王先生(20岁),他说,去年5月,他通过一网购平台在国外代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9666元。“下单时卖家承诺1~3周到货,而事实上我等了1个半月才收到电脑,而且包装十分简陋,还进了水。”王先生说,不仅如此,代购的电脑在过关时被通知加收了700元税费,但卖家没给他税单。“所以我付款后给了卖家一个差评。”王先生表示,为了这个差评,卖家多次与他联系,“但是我一直没改”。期间,王先生也就此事向网购平台和12315进行了电话投诉。经过进一步沟通,王先生最终改了评价,卖家才将税单寄给了他。

    “本以为事情结束了,没想到我的手机开始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还经常收到乱七八糟的短信验证码。”王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他保留的部分证据,记者看到,打到王先生手机上的电话号码归属地来自全国各地,短信验证码则是各种网站的注册动态验证码。

    经过一番打听,王先生了解到,原来是卖家用王先生的身份信息和手机号注册了各种网站的账号,甚至把他的手机号挂在了二手房网站上,“说我父母病重,急售房子”。

    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一一给网站打电话要求注销账号,但频繁的骚扰电话还是让王先生接近崩溃。1年多来,王先生接到了上万通骚扰电话,最多的时候一天有600多个。最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的王先生只好换了手机号。

    最让王先生气愤的是,自己当初发给卖家用于清关的身份证也被对方发到了网上。昨日,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很多网站上都有王先生的身份证正反两面照片,且未打码。

    记者从王先生处了解到,卖家姓郑,是湖北武汉人。昨日,记者通过王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上郑先生,他并不承认恶意泄露顾客隐私,并表示“不会骚扰顾客”。

    不过,从王先生提供的聊天截图来看,对方曾对王先生说:“再搞下去也没有意思,消息我都帮你删除了,大家自觉吧。”另外,记者发现,泄露王先生个人隐私的发帖者的ID信息(包括名字、注册地、手机号)和郑先生的个人信息完全一致。

    律师说法

    可申请由法院帮助调查

    记者随即联系上网购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卖家恶意骚扰的行为,轻则对卖家做出降权扣分处罚,重则令其永久关店。不过,该工作人员称,平台处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买家提供的证据是否直接充分,是否能直接证明恶意骚扰来自卖家,“如果证据不够直接,建议买家报警求助”。

    重庆洛书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勤表示,在该事件中,卖家恶意泄露买家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等,属于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行为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被处以罚款、10日以下拘留。举证方面,他建议买家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由法院或律师来帮助调查。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景行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