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沉迷手机游戏让孩子“疯狂” 家长对此态度不一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2017-07-03 14:34:57 字号:A- A+

    调查动机

    7月2日,腾讯宣布,从7月4日起,最近风靡网络的《王者荣耀》将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并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腾讯作出如此举动,缘于此前关于未成年人沉迷手游《王者荣耀》的报道。实际上,让未成年人沉迷的手机游戏,远不止这一款。未成年人玩手游是怎样的状态?沉迷手游对未成年人带来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

    连日来,多家媒体对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进而胡乱充值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如“深圳11岁男孩玩手游花光家中3万元积蓄”“武汉10岁男孩玩游戏充值5.8万元”等。

    青少年玩手机游戏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女儿刷万余元玩手游

    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刘先生的女儿今年17岁,大约从2013年开始玩网络游戏,后来发展到玩手游。

    从那时开始,刘先生的女儿会用父母或老人给的零花钱购买虚拟货币,用来玩游戏。

    “学校门口有个商店,老板抓住学生心理出售虚拟货币。”刘先生说,“那生意好得很,卖文具不挣钱,都是卖虚拟货币挣钱。”

    2016年9月,刘先生在ATM机上取钱时发现,工资卡里的两万多元竟只剩1000多元了。

    “我当时怀疑是不是搞错了,于是去银行柜台查询。结果发现,从2016年五六月份开始,卡上的钱被陆陆续续刷走两万多元。我当时没有怀疑到女儿身上,后来还是我妹妹告诉我,是我女儿把钱刷走了。”刘先生说。

    刘先生当即把女儿叫过来仔细询问后得知,女儿把卡里的1万多元花在玩手游上,把剩下的钱用于网购。

    刘先生这时才知道,女儿在玩手机游戏上的花费惊人。

    “打游戏要购买装备,花费很大。我女儿游戏里的小人手上戴了个戒指,一个虚拟戒指就800元。”刘先生说。

    每个月工资不高的刘先生在了解真相后非常焦虑,他曾经给游戏公司所在地的主管部门打过电话。

    “工作人员也知道有孩子玩游戏,但好像没有人投诉过。”刘先生说。

    这个事情究竟由谁来管?

    “对方回答不知道。在这个事情上,我好像成了先例,开了先河。”刘先生说。

    沉迷游戏互相传染攀比

    无奈之下,刘先生找到当地一家媒体反映情况,发现有人和他经历类似。

    “有个孩子玩游戏充了七八千元,听说孩子家长已经起诉到法院了。”刘先生说。

    由此,刘先生认识了上述案件代理人、公益律师赵良善。刘先生发现,赵良善手头上还有一起类似案件。

    “我们当时准备一起起诉游戏公司。”刘先生说。

    经过赵良善协调,游戏公司告诉刘先生,可以视情况退款。

    “最后还真成了,给我退了1万多元,我高兴得不得了。像我这种情况,如果人数少的话,游戏公司可能会退款,人数多了估计就困难了。”刘先生说。

    经过此事后,刘先生的女儿依然在玩手机游戏,“不过,她现在不往里面充钱了,也不购买装备。我现在管得很严,特别是在钱的方面,每天只给比较少的生活费。不可能完全跟游戏一刀两断,也得有个过程,现在只能慢慢疏导。”刘先生无奈地说。

    过度沉迷手机游戏对刘先生的女儿已经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是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课程甚至无法及格。其次是生活不规律,有时候玩到凌晨1点。而且孩子们互相攀比,互相传染,他们在网上玩游戏往往是一帮人,互相比着打装备,这很可怕。你想不玩都不行,别人还拉着你玩。”刘先生说,“我女儿从我的银行卡里把钱取走,就是同学告诉她的办法。”

    刘先生女儿的同学“传授”的办法是,拿着父母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再绑定手机,就可以把钱转出来了。

    刘先生的女儿照葫芦画瓢,趁着刘先生上班,把银行卡和身份证与手机绑定,等刘先生下班后回来睡着了,再偷偷拿走刘先生的手机,获取验证码。

    “现在有些手机支付工具,如果没有特意申请密码的话,绑定之后支付的时候就不需要密码了。我那张卡还有个缺陷,就是没有短信通知。”刘先生说。

    上述过程的具体细节,刘先生甚至都不是从自己女儿口中得知的,而是派出所的民警告诉他的。

    充值两千多元不算什么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少年玩手游的情况,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采访。

    在学校放学后,记者采访到站在路边玩手游的同学姜超。

    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姜超对记者说:“我们班上不少同学都打手游,我打得还不好,有几个同学玩得超级溜。”

    还没聊上几句,姜超就又开始低头忙着手机游戏,不再理会记者的问题。

    随后,记者又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一所中学。在这里,记者碰到正在读初二的陈松。

    “班上的同学在玩不同的手游。我们是放学之后相约一起‘开黑’(游戏玩家之间的用语,指和自己现实周围的朋友一起打游戏——记者注)。我们都是打‘排位’(游戏术语)的,我和我朋友的等级比较高。我们一般不和其他人打,很多人都是个坑,为此我们还特意创建了一个‘开黑’的QQ群,有时间就打。”陈松说。

    记者问:“在游戏方面有开销吗?开销大吗?”陈松肯定地告诉记者:“当然得充钱啊。不充钱怎么升级,怎么买人,怎么打排位赛?我从3月份开始玩到现在已经充了两千多元了,不过都是我自己的零花钱。”

    当记者表示充值金额不小时,陈松不以为然地说:“我这不算多的,我们那个QQ群里不少人都充得比我多,有好几个同学充了五六千元,还有个同学充了上万元,我这点钱在他们面前不算什么。”

    初中学生玩手游,学习紧张的高中生又是什么情况?

    目前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高中读高一的金涛告诉记者,他曾经玩过某大型手游,但是在半年前就把游戏卸载了。

    “我之前也一度沉迷于手游无法自拔,而且是到了那种一天不玩就难受的状态,就像上瘾了一样。可后来充钱充得有点多了之后,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觉得为了一个游戏充那么多钱很划不来。现在,我周围还有不少同学在玩手游,现在不仅比的是自己的等级,还比谁的人多,谁充的钱多。我觉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一个游戏的意义了,现在几乎成了同学们之间互相攀比、互相竞争的工具,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且很有害。所以,我认为卸载这个游戏是个正确的选择。”金涛坦然向记者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金涛说:“我那些同学不仅在游戏里花钱,在局外看游戏主播直播玩游戏时也花钱刷礼物,只是为了进主播创建的‘开黑微信群’,有机会能和主播一起玩。我有个朋友刷了将近4000元才进了一个主播的‘开黑群’,就是被主播带着玩游戏,其他什么都没有”。

    家长对待手游态度不一

    对于青少年玩手游,家长是怎么看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对孩子玩手游的态度不一。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夏琳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刚参加中考。备战中考期间,为了帮儿子减压,她允许孩子适当玩一玩手机游戏。

    当被问及是否允许孩子自己往游戏里充钱时,夏琳说:“稍微充一点是能接受的,但是成百上千元的充值肯定不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曾经用其微信往某个手游里充值,累计三千多元。

    “我小孩每次都是充二三十元,当时也没在意。之后有一次翻手机账单才发现,他在一个月内就花了1000多元。当时,我二话没说就把游戏卸载了,并且狠狠教育了他一顿。”这位家长说。

    在北京市西城区采访时,家长刘丽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才9岁,“孩子对我说,班上有很多同学在玩手游,而且还有比赛。当时,我觉得只要能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就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道他有时候晚上把我的手机偷偷拿走玩游戏。最后,我把这个游戏卸载了,不能让这个游戏害了孩子”。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