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5日电(人民日报记者卢新宁 杨健 新华社记者李斌 刘华)阳光每天刷新着地球,周而复始,从东到西。刚刚过去的3个世纪,全球经济政治的重心从地中海转向北大西洋,又转向太平洋。斗转星移,伴随着新一轮国际格局演变不断加快的步伐,世界将目光更多投入中国。
2013年,4.1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商品,在世界和中国之间吞吐,平均每天120多万人次出入境。从安纳伯格庄园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会晤,到非洲大陆迎接“老朋友”时的万人空巷,中国故事似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围绕朝鲜半岛风云、伊朗核问题的紧急斡旋,还是打破多哈回合谈判12年僵局的多边磋商,中国声音都显示出不同以往的分量。
有犹疑,也有期待,世界重新定义着中国。有沉稳审慎的考量,更有坚实低调的努力,中国同样重新定义着世界。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它的取舍、它的进退、它的建树,必将影响世界。
“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中国人民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祝愿各国人民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如同一年多来中国和世界的交融互动,焕发出一个走向复兴的民族积极稳健、阳光务实的大国气度。外电评价: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拉开帷幕。
从北京出发,跨越高山和大海,2013年,习近平4次出访,行程约10万公里,足迹遍及亚非拉及欧洲、北美各大洲。会见300多位外国政要,接待6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日程,浓缩着中国与世界携手同行的历程。政治高层交往,经济贸易合作,文化交流对话,民间公共外交……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纽带,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很少有哪个年份,在如此短的时间汇聚了如此多的开始;很少有哪个年份,用如此多的开拓传递如此强的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和发展大势,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富进取的姿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了外交良好开局。
国际舞台上一系列精彩的中国亮相,谱写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梦想交织共鸣的恢弘篇章。
有人说,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它标注着这个国家可以驾驭的能力疆界,熔铸了这个国家能够抵达的智慧高度。
中国理念——大道行思,取则行远。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系列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外交理念,引领中国外交航向
那些对未来中国充满疑惑和期待的人大概不会想到,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自己责任的勾画,是从“梦想”的角度破题。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国内外对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未来走向,曾有过这样那样的猜测,直到半个月后,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一共同梦想,前所未有地激荡着亿万中华儿女,也吸引了全球所有关注中国的人。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更是综合权衡中国和世界关系变化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
处于向强国转身的中国给世界带来的震撼,连身处其中的人都始料未及。当中国人还沉浸在奋力追赶的兴奋中时,一些旁观者却心怀疑虑。打量着这个有着5000年文明、人口相当于4个美国或2个欧洲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国强必霸”的西方历史经验和逻辑出发,有人将自己的忐忑和忧心表现得更直白:“坦率地说就是,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
中国梦,用最简洁的文字、最生动的意象、最凝练的思想,向世界宣告了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对未来的向往。这个向往,包含着不同的维度,却始终围绕和平发展这一条道路。
“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一年多来,在世界各地,习近平反复阐释中国梦的历史根由。
千百年来,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思想,塑造了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传统哲学,孕育了中华民族推己及人的文化;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共同理想,熔铸了中华民族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
鸦片战争以后,外敌的不断入侵和中国人的不断反抗,更坚定了中国人“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理想。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基本的元素、最鲜明的底色。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实现富民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一年多来,在世界各地,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不断重申中国梦的现实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抓住机遇期,一心一意谋发展,在伟大的变革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今,距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任重道远,只有抓住机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使国家更加富强,让人民更加富裕,与梦想更加接近。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真诚的呼唤、最真实的渴盼。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一年多来,在世界各地,习近平耐心诠释中国梦的国际意义。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中国将与各国更多分享发展机遇,使他们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重要的保障、最根本的条件。
从莫斯科到墨西哥城,从中亚四国到东南亚邻邦,同样的理念被一次次强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从这样的理念阐述中,从一年多的中国行动中,看到了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梦想的交汇共鸣。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祝愿伟大的中国梦梦想成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中国梦和他希望的世界梦是一致的。法国总统奥朗德希望实现共同发展的“法中梦”。韩国总统朴槿惠坦言韩国和中国正朝着“国民幸福”“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携手并进。在安纳伯格庄园,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和平发展,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不仅对中国有利,对美国、对世界也有利。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听完习近平的演讲,激动地说:你的真诚打动了我,希望我的子孙听着中国梦长大……
梦想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国梦这一形象生动的提法,在世界范围求得了理解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成为2013年国际舞台上当之无愧的“外交热词”,有力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道义感召力、文化亲和力,让世界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历史逻辑。
围绕着为实现中国梦争取良好外部环境,中国外交发生了与之匹配的逻辑变化。2013年新年伊始,习近平召开会议,对全面外事工作谋篇布局,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创新理念到经略周边的务实举措,从秉持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宣示到捍卫核心利益的立场表述,中国领导人以高度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智慧,站在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分析和处理问题,观大势、谋大事,一系列重要对外战略思想、外交理念和方针政策随之提出。
“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明确的战略,郑重的宣示,打破了外界对中国和平发展的误读,全面展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在中国梦和一系列创新理念的导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在国际舞台迈开洋溢着东方智慧的脚步,展现出一个坚持原则和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
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之福,更是世界之福。
中国方略——着眼长远,运筹帷幄。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一系列外交新倡议新主张为不同国家间如何相处这个宏大命题给出中国答案,赢得各国广泛赞同和积极响应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影响深远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联系又相互对抗、相互关注又相互竞逐的历史大幕。此后500年,从航海探险到殖民扩张,从工业革命到世界大战,一代代霸主竞相登上历史舞台,主导着一场场顺昌逆亡、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这样的故事直到21世纪仍未完结,但国际格局已是沧海桑田。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全球化空前拉近了国与国的距离,互联网则进一步拉平了这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的人类,能否找到一条出路,让脚下的这个地球更加坚实,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这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走向作出的战略思考。
“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中国对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个宏大课题给出的“中国方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推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中国外交内涵更加丰富,格局更加宽广。
难忘积雪及膝的莫斯科。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的第一站,中俄两国元首在克里姆林宫展开长达8个小时的坦诚、务实、投契的会谈,就加强中俄全方位战略协作达成重要共识。此后,习近平同普京一年内又4次会晤。俄方宣布自2013年起25年内逐步实现每年对华供应4600万吨石油,中俄签署东线天然气供气框架协议,长江中上游地区同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区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始终在高位运行,政治互信更加牢固,相关领域合作取得新的突破。
热浪灼人的加利福尼亚。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全球瞩目的“非正式会晤”,前后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战略沟通。两国元首达成“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共识,向国际社会释放了推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积极信号。“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从这次历史性、战略性、建设性的会晤起步,中美保持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不断谱写中美“跨越太平洋合作”的新篇章。
难忘渐入佳境的中欧合作。一年间,多位欧洲领导人先后访华;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习近平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深入交谈,巧喻“牛顿力学三定律”,强调保持合作惯性、提升合作加速度、减少反作用力;中欧双方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提出2020年中欧贸易规模提升至1万亿美元的目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21世纪国际关系大棋局中,要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的历史魔咒,今天的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思维方式,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出好棋,下先手棋。”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新倡议新举措日益引人瞩目。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经历着更加积极的历史性变化。
一年多来,经略周边、开拓周边,成为中国外交开局和布局的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基本实现高层交往全覆盖。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中国和周边多个国家的关系得到极大提升。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到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来自中国的这些构想和倡议得到众多国家积极响应,地区经济融合呈现出“多路推进,两翼齐飞”的进取阵形,一幅更富活力、繁荣互利的周边外交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年多来,坚持正确义利观,习近平代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作出郑重承诺。“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优先,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正确义利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从提出“真、实、亲、诚”的政策,到倡导建设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访问东南亚、中东欧、中亚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中国以行动践行不变的理念:永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
一年多来,中国宣示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也划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明确底线。上任仅两个多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坚定的信号:“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鲜明的中国方略、开放的中国胸怀、坚定的中国态度,2013年,中国以最大的诚意拥抱世界,世界也以最大的热情关注中国。
在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中国成为持续闪亮的焦点。从首访国家“路线图”,分析中国领导人的“世界观”,由中非“友谊和传承之旅”,把脉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美会晤对话中感受“中国与日俱增的全球大国意识”,或者就首次集中访问中亚四国剖析“中国外交新思维”……第一时间迅速密集的报道,连篇累牍条分缕析的评论,这一年的世界,记录下一个新兴大国充满活力的卓然风采,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开放包容的自信力量。
这真是令人感慨的历史性变化。自鸦片战争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以落后者的命运位居世界的边缘。新中国60多年风雨兼程的伟大历程,改革开放30多年追赶时代的不懈努力,一个发展中的东方古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别人两三百年的路。国际地位的变化,国家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有了更雄厚的底气、更坚实的土壤。
中国担当——内外双修,兼善天下。在努力把自己事情办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向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为全球性挑战和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政治学家曾论述大国的历史使命,认为它们“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和痛苦”。
伴随着国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有了更多期待。中国应该用怎样的努力,创造这份伟大和永恒,承担这份期待和责任?
“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这一宣示,深刻诠释了中国外交战略的内涵:一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一是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过去一年,更加活跃的中国外交正是围绕这两个层面,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毅担当。
改革开放35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让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2013年的一段时间里,伴随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上一些人放出了“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
“7.7%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基本面是好的”“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摆数字,讲事实,说道理,习近平一次次借助国际舞台表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动减速以换取更好增长质量,通过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这是对中国自身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负责。
“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谈改革,论发展,道未来,美丽的巴厘岛,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发表《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的主旨演讲,引起广泛关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是一个利好,对世界也是一个利好。”一年多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各种外事场合阐述改革蓝图,宣示中国信心,展示光明前景,让外界看到同中国加强合作的巨大机遇。
事实是最好的说服。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最被看好的主要投资目的地。放眼未来,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5000亿美元,出境人次超过4亿……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未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良好表现和光明前景,增添了国际社会的信心,提升起全球经济复苏的希望。它有力地证明了这样的判断: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将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
对内做好办好自己的事,维护本国利益;对外推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大国应该是促进机制创新的推动者。金砖国家峰会上,积极推动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新理念,推动将中国政策主张写入峰会成果文件;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推动尽快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商谈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协定,成立能源俱乐部,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亚太国家应谋求共同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倡导联动发展等政策主张……
一项项倡议、一条条主张,过去一年多来,习近平在多边舞台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既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又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大国应该是促进开放合作的发动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今天的中国不仅是开放型经济的积极倡导者,更是负责任的践行者。同冰岛、瑞士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中澳、中韩等自贸区谈判;推动同美国、欧盟商签双边投资协定;推动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实现世贸组织成立18年来多边谈判的“零突破”……
一年多来,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同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不懈努力,用行胜于言的以身示范,将中国担当诠释为经济合作上的和谐共生。
大国应该是化解冲突对抗的助推器。针对巴以问题,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几乎在同一时间访华,提出“四点主张”;针对朝核问题,同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敦促各方保持冷静克制,推动局势缓和;伊朗核问题中,习近平在日内瓦谈判前的关键时刻同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为达成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推动叙利亚问题重回政治和外交解决轨道、以建设性态度促进阿富汗政治和解和经济重建、向马里派出维和部队……
过去一年多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全球事务,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作出重要贡献。劝和促谈,尽显国际事务中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担当。
人类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变革国际体系、完善全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呼声。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这个世界的每一个成员为其注入新的能量。一年多来,中国领导人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以国际政治领域日渐提升的影响力,为世界人民争取和平发展的“空气和阳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十分重要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
中国魅力——大气从容,待人以诚。当中国走到世界的聚光灯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的自信坦诚的风采、灵活务实的姿态、朴实亲民的气质,熔铸为中国魅力,折射一个底气深厚、朝气蓬勃、锐气昂扬的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中国航船迈向新的征程,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领导人会以什么形象走上国际舞台,又将向世界传递怎样的精神气质?
2012年12月5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举行的首场外事活动,是在这里同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代表座谈。
20位在华外国专家,是数十万人的代表——中国人民没有忘记他们为中国发展进步所作的贡献和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外国专家们功不可没。”习近平诚恳地说,“今后我们愿以各种形式继续同大家进行交流。”
重情重义,以诚待人,中国人民从不忘记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也愿意用同样的胸怀对待他人。2013年的世界,看到了一个坦诚自信的中国、一个灵活务实的中国、一个朴实亲切的中国。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习近平首次出访就来到非洲这片“充满希望的大陆”,折射出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始终如一的兄弟情怀。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一直是非洲宝贵的伙伴,帮助我们不断发展以及实现一体化目标。感谢这么多年你们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南非总统祖马的动情之语,表达了非洲领导人共同的心声。
为中刚友好医院竣工剪彩,走访哥斯达黎加农户,出席特多瓦库儿童医院项目开工揭牌仪式,签署一批有利于非洲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兄弟般的情谊,体现在仗义解囊的慷慨相助中,凝聚在真挚温暖的关切里。重信然诺的道德理念,急公好义的中国精神,在万里之遥的世界另一边,激起无尽回响。
元首外交,历来都是高层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多来,秉持和平发展理念,身体力行,习近平以更加开放从容的姿态同各国开展友好交往,展现出睿智、坦诚、务实、亲和的国际形象,增强了中国外交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赢得了各方普遍尊重。
从举行“不打领带”的庄园会晤,到多次就重要问题直接通话,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创了中美领导人深入交流的新模式,交流的主题不仅是一般的双边关系、国际问题,更涉及治国理政理念。
“意气相投”“很谈得来”……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四川芦山地震,普京当天就给习近平发来慰问电,时隔两天又打来电话,表达深切慰问;巴厘岛上,获悉恰逢普京61岁生日,习近平专门表示祝贺,并送上生日蛋糕和礼物……
从海南到墨西哥城再到圣彼得堡,习近平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一年之内三度会晤,友谊和互信不断加深。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习近平了解到她喜爱中国文化,专门向她赠送了写有唐诗的书法作品。
访问中亚期间,习近平分别同四国领导人进行多次长时间一对一的坦诚深入交流。中亚各国领导人敞开心扉,就双边关系、治国理政经验等深入交换看法。中哈元首同乘一架专机共进早餐、促膝长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的家宴上,习近平穿上当地传统服饰表达尊重……
习近平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世界阐释,什么叫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什么是真诚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自信、灵活、朴实的“中国魅力”,增进着世界对于这个古老国家的认识。
人们发现,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中国都始终平等相待,注意倾听。
2013年6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习近平为加勒比地区9国领导人举行午宴,共叙友谊,共商合作,还分别同他们一一会谈、会见。
人们发现,无论是闭门会谈还是公开演讲,中国都始终坦诚相待,充满自信。
可以正襟危坐,也可以开怀畅谈;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握手言欢,被外媒评价为“表现抢眼,该见就见、该谈就谈、该争就争”……习近平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显示出中国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自信和从容。
人们发现,无论是国事活动还是民间走访,中国都始终敞开胸怀,亲和友善。
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到白发苍苍的汉学家,出访中,中国领导人广泛接触所到国各界人士,讲故事,谈文学,评历史,论未来,说梦想。同巴西记者聊足球世界杯、笑谈章鱼保罗,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同青年学子缅怀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用斯瓦西里语问候坦桑尼亚朋友,畅谈《媳妇的美好时代》;走进哥斯达黎加的农家,谈论咖啡种植、生产销售,回顾自己在农村的青春岁月……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习近平用外界听得懂的语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进了到访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大船必能远航”“河有源泉水才深”“通往和平的方式只有和平”“朋友要老,好酒要陈”“金钱易得,朋友难求”……就地取材的当地谚语,拉近同听众的距离;“我当过农民”“我是一个足球迷”“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朴实无华的个人经历,让人们的心贴得更近;艺术大师里维拉、文学巨匠帕斯……随口谈及的文化名人,奇琴伊察、撒马尔罕等古城遗址的拜访,体现对异国文明的尊重;“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旁征博引的诗词,展示古老中国的深厚底蕴。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对中国体制的自信,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才有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这样说。从古老的东方出发,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穿越历史长河、跨越浩瀚海洋,日益精彩的中国故事,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尊重。
一年多来,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风尘仆仆,活跃在宏大的世界外交舞台,或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风雪,或顶着炎炎烈日,有时一天内不间断工作18个小时……
这样的情形令人难忘——克里姆林宫里,俄罗斯马队仪仗队首次在这里列队欢迎外国元首;坦桑尼亚演讲,30分钟收获30次掌声。
这样的细节感人至深——在土库曼斯坦,从马雷机场到“复兴”气田,1个多小时车程,沿途近10万民众身着节日盛装,夹道欢迎中国贵宾;在非洲,有的国家的欢迎队伍从机场一直延伸到下榻宾馆。
这样的评价发自肺腑——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高度评价中国在治国理政、推进改革和党的建设方面采取的新举措,认为“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历史将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自信坦诚的风采、灵活务实的姿态、朴实亲民的气质,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魅力,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文化传统的自然流露,是一个国家向世界敞开的博大胸襟。
统揽风云天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时间的车轮,已经跨入2014年。
从实现良好开局、布局到全面深化布局、着力循序推进,中国外交步入又一个新阶段。
倾听回响:一年多来气势恢弘的外交开局,开启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新纪元,一个古老东方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纪元。
展望未来,人们有理由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同世界携手,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