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巡视中国南车等6家央企针对问题提出巡视意见
6央企存在办公场所豪华等问题
中纪委昨天对外公布了一份来自国资委巡视组的巡视意见,意见称,在对包括中国南车、中丝集团、中储棉总公司等6家央企巡视后发现,6家央企存在诸如“企业办公场所比较豪华”“超标配公车”“企业主要负责人个人说了算”“用人失察”等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巡视组要求,企业需在3个月内报告整改情况。
巡视意见
违纪违法行为易发多发
2013年11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下旬,国资委巡视组对中国南车、中丝集团、中储棉总公司、中国化工、中盐公司和诚通集团等6家央企开展了巡视。国资委巡视组近期分别向上述6家央企反馈巡视意见,指出了企业干部职工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国有资产处置、工程建设、资金拆借等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仍易发多发;二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办公场所比较豪华,有的所属企业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等;三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严格,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民主意识不强,“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不充分,投资项目亏损严重;四是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存在用人失察、带病上岗现象。
3个月内反馈整改情况
据悉,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巡视组按照国资委党委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向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并在反馈后3个月内向国资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整改情况。
此外,对企业领导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领导班子建设、海外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国资委党委已责成有关厅局研究办理。
中储棉官网消息显示,中储棉已经成立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对巡视组提出的问题“对号入座”,一个问题由一个分管领导负责,一个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工作将实行销号制。中丝集团官网消息也显示,中丝集团完全接受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和提出的工作要求,并将成立整改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提出整改落实具体措施,确保各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位。
专家解读
不点名,有走过场嫌疑
国资委巡视意见中提到的豪华办公、超标配备公车等问题比较普遍,比如此前曝光的中石油的奢华吊灯。但是,在央企最严重的问题仍当属选人用人和贪污腐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中石油腐败窝案、华润腐败窝案都触目惊心,其涉及到的一大问题就是选人用人上的问题,此外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的贪污腐败更是令人瞠目。
“实际上,国企中存在的关联交易暗箱操作、不受监管的职务高消费等问题也很普遍”,汪玉凯认为,国资委的巡视通报面上的共性问题,对国有企业起到警示意义。但是,没有点名披露更严重的个例问题,仍存在“走过场”的嫌疑。
一名研究廉政建设的专家表示,在国资委与央企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上下级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下,央企巡视工作具有自己的特色。巡视作为党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监督方式,理所当然应该具有权威性。但是,受制于现行巡视制度的某些局限性,目前央企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存在明显不足。
汪玉凯也认为,央企的巡视不应该由国资委作为巡视主体,国资委的巡视虽然说明了一定的问题,但是仍旧令人难以信服,因为央企的很多政策制定来自于国资委,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往往容易产生新的问题。他认为,国资委巡视组发现的问题属于央企共性问题,巡视仍属于事后监管,应将防线提前,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记者观察
应反腐之势“主动出击”
十八大以来,国企高管落马消息频出,落马的国企高管均执掌肥缺,其中,不乏省部级国企高管。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年国企落马高管约31人,实际上,今年以来针对国企的反腐败节奏也在提速。据公开资料统计,自2014年以来,共有28位国企高管因违纪违法被调查或被“双开”,落马人数已与2013年整年相当。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监管113家央企的国资委自然备受瞩目。
3月中下旬,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布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结果,把国资委及央企单独切分出来,由第五纪检监察室负责,以加强对央企的外部监管力度。此前,国资委和中移动、发改委、工信部等由第一纪检监察室管。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此前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时称,2014年5月1日前已落实了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的要求,确保专司纪检监察。
除了上述机构改革的举措之外,中央纪委还多次传递出要对央企加强监管的信号。
4月17日中央纪委启动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国资委被确定为首批查案体改的八个改革试点之一,中央纪委对央企反腐的重视可见一斑。按照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的解释,试点单位要在查办腐败案件中落实“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
事实是,十八大以后中纪委在多个领域均实施了反腐高压态势,其中即包括央企高层。同时,在公开场合,中纪委主要领导也多次表态强调中央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一言一行均关乎党的形象,要增加而不能透支党的信用。其中,仅在5月6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就先后4次主持会议,与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国有金融机构负责同志座谈。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资委也开始“主动出击”。
频频举措聚焦监督问责
国资委2014年第一批巡视工作已于近日展开。截至5月7日,国资委6个巡视组已全部进驻,分别对中国电建、中国北车、中国通号、武汉邮科院、中国西电集团和中国钢研等6家央企开展巡视。
5月13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称,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企业和部门,实行“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昨天,国资委对外公布正式启动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据透露,目前,国资委纪委、驻委监察局已完成2003年以来线索处置大起底,正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对涉及的需要报告的线索及处置情况进行梳理,建立台账,按程序审核。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将向中央纪委报告的环节嵌入流程,促进工作规范化。召开动员部署会,组织中国石化、中储粮总公司、中国中铁、中国能建4家中央企业与国资委同步开展试点工作。
从启动巡视盯紧央企高管到完成巡视指出问题,从实行“一案双查”到试点查办体改,国资委的频频举措也进一步反映出其“聚焦中心任务,突出监督执纪问责主业”的意图。
相关链接
根据相关发布和公开报道,央企被巡视问题多集中在三公、招投标、选人用人及重大决策。
>>巡视三峡集团
2013年10月29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九巡视组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进行了巡视。巡视意见反映:领导人员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领导人员违规占有多套住房;办公用房面积过大,超标购置公务用车,公务消费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不规范不透明;选人用人工作问题比较突出,工作程序缺失,个别领导人员带病上岗,一些关键岗位长期不交流。
>>巡视中储粮
2013年5月27日至8月2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中储粮进行了巡视。巡视意见反映主要是:公司内部监督管理不够严格,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选拔任用干部方面,执行制度不力,程序不够规范,对干部管理不够严格;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有的投资决策不够科学,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多隐患,虚报库存、掺杂使假等问题时有发生。
国资委向六央企反馈巡视意见 亏损中盐一年招待费八千万
一些央企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国有资产处置、工程建设、资金拆借等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仍易发多发
中央巡视频频,央企的领导们正在尽量地保持低调。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4日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获悉,国资委巡视组近期分别向中国南车、中丝集团、中储棉总公司、中国化工、中盐公司和诚通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反馈巡视意见,指出了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问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国有资产处置、工程建设、资金拆借等领域违纪违法行为仍易发多发;二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办公场所比较豪华,有的所属企业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等;三是执行民主集中制不严格,有的企业主要负责人民主意识不强,“个人说了算”,重大决策调研论证不充分,投资项目亏损严重;四是选人用人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存在用人失察、“带病上岗”现象。
国资委巡视组没有点名哪家央企“投资项目亏损严重”。不过,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以中盐公司为例,截至2013年9月底,中盐公司当年的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204.07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94.28亿元增加9.79亿元,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额为4.28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1.51亿元。
本报此前梳理发现,2010年,中盐的管理费用为18.84亿元,其中业务招待费用为7557万元。到2011年,管理费用提高到23.27亿元,业务招待费也增加到8703万元。即便到了2012年前三季度,招待费依然高达6437万元之多。在2013年前三季度的报表里,16.61亿元的管理费用一栏中,中盐未再提供招待费用具体数字,仅列出3232.09万元的研发费用。
“央企的钱,反正都是国家的钱。”中国某央企一位退休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最终导致一些央企在相关的项目投资当中,缺乏科学的论证,从而盲目投资。
这位退休高层对本报说,特别是在海外投资,其盲目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对于“有的企业办公场所比较豪华”,另一央企的内部员工向本报表示,他们“一个人一间办公室,还配卧室,有时候感到非常寂静”。
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国资委巡视组向企业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意见,强调要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并在反馈后3个月内向国资委巡视组报告整改情况。对企业领导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领导班子建设、海外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国资委党委已责成有关厅局研究办理。
根据统一部署,2013年11月下旬至2014年1月下旬,国资委巡视组对中国南车等6户中央企业开展了巡视。
“这对央企的威慑力非常大。”某央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对本报说,“现在央企的领导们都尽量保持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