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平顶山市民为省水吃烙饼度日 不买绿叶菜(图)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 | 责任编辑:上上签 2014-08-04 07:15:32 -- 字号:TT

    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在搬运塑料大桶。由于平顶山严重缺水导致市民大量购买塑料桶以储备水

平顶山市民在介绍缺水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7月份以来,全省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呈现出严重的气象干旱,主要分布在平顶山、许昌等多个地市,而此次多年以来少见的干旱,也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些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为了应对当前旱情,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早些时候,及时宣布启动全省抗旱Ⅲ级应急响应。而处于旱情较重的平顶山等地的居民,也已行动起来,尽其所能省水节水,自发应对干旱。

    为省水市民吃烙菜饼度日

    7月30日下午5时许,平顶山市新城区祥云路福禧超市里,罗女士正在烙菜饼,这是她和孩子的晚餐。也是超市的一项新业务。“这项新业务是被逼出来的。”罗女士说。

    一个月前,住在超市的罗女士发现,水龙头里的水流开始变小了,流出的是涓涓细流,而且情况愈来愈严重,20天前,早上、晚上水龙头滴水,半个小时,才能滴一小盆水。爱干净的她已经没法洗澡,只能擦擦身子了事。

    让罗女士忧心的是,超市里的绿叶菜,几乎没人买了。因为附近居民家里的水管,也开始出现断流状况,而绿叶蔬菜需要大量的水来清洗,而对现在的平顶山市民来说,水是最金贵的。

    媒体报道称,平顶山是河南目前旱情最严重的地区。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全市降雨145.7~250.3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三四成。是1975年以来的最少值。白龟山、昭平台水库分别来水1.74亿立方米、1.45亿立方米,仅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26%、24%。

    7月22日开始,对市民吃水开始实行错峰供水,也就是在早中晚用水高峰时段加大供水量,其他时段水压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在严峻的用水形势下,罗女士发现,烙菜饼比炒菜用水要少,让她有点意外的是自己家吃的菜饼,很受来购物的市民欢迎,买菜饼的人说,菜饼好吃、便宜,还能省自家做饭用的水。

    罗女士承认,缺水也给自己的超市带来了新商机,超市里的矿泉水、盛水用的大桶卖得更快了。

    旱情“倒逼”市民节水

    相对于新城区市民,家住老城区一楼的平顶山市民,是眼下“最具幸福感”的人。

    市民范先生住在卫东区某小区的一楼,这里属于老城区。他说,天天看新闻心慌慌,新闻上说平顶山遭遇40年一遇的旱情,降压供水。但是他洗脸、洗澡毫无压力,而他的亲戚,和他同住一小区六楼的李先生则表示,晚上12点还不敢睡,因为这个时间段用水人少,借机把家里的水管全部开开,所有的盆都接满,才能放心地睡觉。

    不过,在用水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平顶山市民虽然饱受缺水之苦,但面对旱情,他们却群策群力,节水妙招迭出。

    7月29日上午,位于老城区新华区建设路西段的中央花园小区,志愿者连女士和陈女士作为节水达人,向过往行人分享自己的节水小妙招:“洗脸、刷牙水可以收集起来冲马桶。”连女士说。而陈女士则把喝剩的茶叶水,拿来去除家里家具、茶具上的污渍、油渍。

    新华区西高皇街道中央花园社区主任张东梅告诉东方今报记者,节水小妙招分厨房用水、个人清洁用水、洗衣用水三个部分,比如淘米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可节约水和洗洁精的用量;洗澡放热水前流出来的凉水可以收集起来洗衣服;洗衣服后的水可以擦地……

    出租车司机端水擦车

    让外地来平顶山出差人士欣慰的是,平顶山的酒店,目前还能保证水量的正常供应。

    平顶山建设路东段一家酒店的王姓服务员称,他们酒店从来没有停过水,并保证24小时热水供应。而随着干旱到来,最近来开钟点房洗澡的市民,也逐渐多了起来,

    东方今报记者电话咨询另外三家酒店后得知,只有住在四楼以下的客房,全天洗澡、饮水都不受影响。

    建设路东段一家信阳菜老板杨女士说,因为是一楼的缘故,她的店从来没有停过水,最近生意的确比较好,很可能是市民吃水困难,都不在家做饭了。

    出租车司机苑来运说,目前市内已停掉了洗车行,我们都是端着水盆擦车,“这么旱,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7月31日,位于平顶山市老城区建设路西段的一家足浴馆,还在开门营业。但只能提供一小盆水的泡脚服务,服务员小李说,水是买来的,当然要省着点用,“何况,我们总不能看着市区 ‘大水缸’的水在减少,再去为了生意浪费水”。

    “大水缸”是指白龟山水库,这是平顶山市民唯一的饮用水来源地。7月30日,东方今报记者来到这里,徒步从岸边往湖中心沙岛方向走去,发现部分面积土地出现了1~2厘米的裂痕,贝壳、田螺等原本应在水里的生物现在已经被烈日晒得干在土里。放眼整个水库,这儿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形土钵。

    一位骑电动三轮的刘姓村民称,“我在水库边长大,第一次看到干成这样。水库中间的沙岛,过去都是坐船去玩,现在直接走着就能去了。”(记者 奚春山 沈翔)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