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有媒体报道称,数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收到央行通知,央行将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对其进行流动性支持,共计金额约2000亿元左右。此外,中金报告更是给出“劲爆”细节,预计央行实际投放的流动性或达到3000亿-4000亿元。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一传闻并未得到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证实。
中金报告透露,央行此次投放方式不是此前所传的SLF,而是需银行提供债券质押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上周五央行只是通知,本周才实际投放。中金认为,此举再次释放了流动性宽松的信号。
抵押补充贷款(PSL)是指中央银行以抵押方式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合格抵押品可能包括高信用评级的债券类资产及优质信贷资产等,其亦是一种基础货币投放工具。PSL的创设,其目标是借PSL的利率水平来引导中期政策利率,以实现央行在短期利率控制之外,对中长期利率水平的引导和掌控。
常设借贷便利工具(SLF)于去年年初创设。按照央行的说法,SLF的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最长期限为3个月,目前以1至3个月期操作为主,利率水平根据货币调控需要、发放方式等综合确定。
>>分析
央行意在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央行此次定向投放是出于三大原因:首先,外汇占款减量需要通过央行主动投放抵补;其次,10月有财政存款上缴压力;最后,10月23日新股陆续网上申购。央行此举意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经济下行周期银行产生惜贷情绪,贷款利率包含了过高的信用溢价。央行通过维持资金利率平稳的预期,能促使金融机构加杠杆,通过降低流动性溢价抵补信用溢价,进而引导实体融资成本下行。
“PSL的两大特点是新的货币投放工具和可用于打造中期政策利率。”国信证券分析师钟正生认为,PSL推出的大背景是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转化与合格抵押品缺失。为保证央行资产的安全性,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一般需要资产方的抵押。之前央行一直以外汇作为抵押发放货币,但随着今年外汇占款的趋势下滑,央行遇到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缺失的问题。重启再贷款可在短期内提供基础货币,但再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品,历史上存在信用风险问题,并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