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10月29日消息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中央领导作出灰霾污染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省委王三运书记提出坚决打好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的要求后,兰州市委、市政度高度重视,把治理兰州市大气污染作为重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来抓,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头号整改事项来抓。市委主要领导亲自研判部署,就抓好全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多次调研、多次批示并提出具体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统筹协调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国较早编制了《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基础上,综合实施了立法、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和问效等协同治污措施,运用行政、科学、经济、法律等手段,实施了大气环境治理整体战攻坚战,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摘掉了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大气污染“黑帽子”。2013年,空气质量新标达标天数193天,位于全国74个新标发布城市第36位。今年面对十年来最大强度外来沙尘天气的影响,截至10月26日新标达标天数217天,同比增加47天,达标率72.6%。
两年多的工作取得了多重积极效应。一是环境质量改善,优良天数逐步增多,减排效果十分明显,2013年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比上年下降19.51%和10.26%,比2011年下降31.25%和16.67%;今年截至9月底,PM10和PM2.5同比下降15.33%和9.38%。二是群众直接受益,据省市卫生疾控部门统计,2013年至2014年冬季采暖期,全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比上年下降27.33%,就医费用下降47.4%。三是发展环境优化,“好空气”带来了人气、商气和资金,2013年兰州中川机场旅客吞吐量增幅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位,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增长2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70.77%,生产总值增幅排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实践证明,只要有科学的谋划和坚决的执行力,不仅不会影响发展速度,而且淘汰了落后产能,调整了产业结构,更加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2013年,全市经济总量1776亿元,接近2009年925亿元的2倍,与此相对的是,2013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299天,比2009年增长63天,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加、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达到了治理环境与加快发展同推进、双丰收的效果。四是干部作风转变,通过积极投身大气污染整体战攻坚战,锻炼了干部,强化了担当,转变了作风,提升了效能,形成了一种干事创业、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同时这种好的作风也传递到其它各方面工作中。五是民心得到凝聚,广大市民既是治污工作的参与者,也是治污成果的受益者,好的空气质量使大家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实践证明,治理污染“治”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对城市整体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兰州市治污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国务院、环保部给予了高度肯定。2013年6月3日至5日,环保部在兰州召开了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高度肯定了兰州市的治污举措,环保部翟青副部长做出重要批示,“兰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环境整治,尤其是在监督管理上采取了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措施。他们的驻厂监察、“三限”、纪委组织部门督查、低空面源污染“网格化”管理、预警应急等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2014年8月8日,按照环保部周生贤部长批示,环保部在兰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座谈会,交流近年来兰州市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举措,探讨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环保部在兰召开14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环保部翟青副部长指出,从兰州的做法来看,大气污染完全是可以治好的,治污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实现空气质量好转关键是靠决心和抓落实。在兰州这样一个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都较为落后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大气污染治理在我国完全可防可治,完全可以治理好。目前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正是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的大好时机,要求各城市务必认真思考,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2014年8月25日张高丽副总理对兰州市治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兰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兰州市这个老工业基地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请京津冀和各地借鉴其有关经验做法,推动区域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李克强总理于9月27日也进行了圈阅。
国务院、环保部的肯定,是对兰州两年来治污工作既是鼓励和鞭策,更是责任和压力,坚定了治污的信心和决心,但更重要的是对做好今后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兰州市正在总体评估两年攻坚成效,着力找差距、补短板,不断强化“从零开始”的理念,推动思想认识由自信向自觉转变,管控措施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工作机制向法治化、长效化转变,进一步探索兰州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