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定期公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目的是督促各地纪委加强对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行为,同时也是维护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在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央纪委监察部新闻发布会上,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特别点到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并明确目的——督促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和纪律审查。
2013年8月,为了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中央纪委建立并实施了这项月报制度。每月5日之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须按规定,上报上月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等相关数据。数据由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统一汇总,并于该月上旬呈报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
同年10月,中央纪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要求将月报数据对外公布。于是当年9月及其后每月的月报数据,都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渠道公开发布。
之后,中央纪委又将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情况纳入统计范围。11月20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发出通知,要求中直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等61家中央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组、内设纪委,报送有关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数据信息。一个相对完备的月报数据报送系统基本形成。
每个月,各地区各部门关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数据、案件信息,会定时在这个系统中聚拢、汇集,对内服务决策、督促履责,对外公开信息、强化监督。
查阅月报数据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报制度统计的主要内容,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查处问题类型、各级别干部被查处人数等项目,是月报表格搜集的主要数据。
图说:月报数据显示,查处问题数、处理人数、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总体呈上行趋势,这反映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趋势,也意味着“四风”树倒根存,防止反弹的压力巨大。曲线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2013年11月,这是由于当月61家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月报数据被纳入统计范围,第二个、第三个峰值出现在2014年5月、9月,这与“狠抓节点”的工作思路相吻合。
对比近年的表格,除了数字的更新变动,我们可以发现,月报表格上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查处问题类型。本刊记者了解到,这些问题项目的确定和调整,是有关单位反复调研、征求意见的结果,其目的就是突出当前作风改进的工作重点,实现任务聚焦。
据了解,从2015年1月开始,月报制度统计的问题项目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比如,增加“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公款大吃大喝”变更为“违规公款吃喝”,“收送节礼”改成“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等。此前,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专门为此次调整发出通知,向各被统计单位广泛征求了意见建议。
调整中增加的“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项目,就是许多地方、部门在征求意见时提议加入的,“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是去年以来的热点问题,“领导干部住房违规”是委部领导特别关注的问题。这些增删和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四风”突出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查处重点的变化。
“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月报制度就能帮助我们做到‘情况明、数字准’。”一位纪检监察干部这样评价月报制度,“而数字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的责任清不清、作风正不正、工作实不实。”
图说:整理2013年9月以来各类问题查处数,并用对数刻度加以排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问题的走势,并根据走势大致判断出问题的严重性。从图形反映的情况看,“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大操大办婚丧喜庆”问题走势较平,且有下行趋势;“收送节礼”、“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国内)”问题则呈现出上行趋势,尤其是2014年2月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楼堂馆所违规”、“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则呈现较大波动。
通过月报制度,中央纪委可以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四风”突出问题,并准确掌握他们在作风改进中的纪律审查力度。同时通过纪委、纪检组主要领导签字确认有关数据、月报数据公开、月报数据分析报告等制度设计,可以有效传导压力,督促各地区各部门纪律检查机关切实履行监督责任,落实中央纪委有关作风改进的决策部署,保持抓作风的强度不变、力度不减,从而推动形成正风肃纪“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下一步,中央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将继续坚持和完善月报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全国查处情况,并根据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展月报的报送范围。
同时,他们也正在积极建立完善党风政风监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相关数据的网上报送平台,以实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随查随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即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