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纪委日前发布的《2014年河南省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状况分析报告》,该报告由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省政府纠风办)会同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通过专题调研、问卷调查、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年度考核、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多种形式,对收集到的30.68万个样本资料深入分析得出的。从总体情况看,群众对党员干部作风满意度明显上升。
“八个明显”体现作风建设成效
根据调查分析报告,河南省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呈现出“八个明显”特征,包括社会公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关注度明显上升、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公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满意度明显提高、政风行风明显好转、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明显减少等。
“这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的结果。”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孙玉会认为。
在调查中,87.2%的受访者认为公款大吃大喝明显减少。此外,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公款旅游、大操大办婚丧喜庆、违反工作纪律、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等问题也明显减少。公众对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减少的感知,表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逐渐在党员干部中落到实处。
孙玉会对此感触颇深:“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确实少了。去年暗访的时候,一个晚上能查到数十张违规发票、数十辆违规公车,现在一晚上只能查到两三张违规发票、四五辆违规公车。”
与此相伴的,是群众对干部作风改进的认同。
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怎样、程度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也最有发言权。在8325名问卷调查被访者中,97.6%的人认为身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其中,5889人选择“明显改进”,占总数的70.7%。在被访者中,79.4%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感到满意。
记者特别注意到,五类被调查群体——党政机关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师医生等科教文卫工作人员、村干部和普通群众,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转变的感知度都在95%以上,说明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得到了不同群体的一致认可。
“为官不为” 成为最令老百姓反感的问题
取得的成绩得到肯定,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河南省纪委发现,在8325名问卷调查被访者中,68.2%的被访者认为当前慢作为、办事拖延、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最为突出,比例远高于“吃拿卡要”、“乱作为”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令老百姓反感的问题。
这种被称为“变相腐败”的“为官不为”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重视。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强大压力下,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明显减少,但部分干部抱怨工资低、福利待遇被取消,牢骚满腹,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消极应对,不贪不占也不办事。公众对行政机关人浮于事、庸懒散拖、推诿扯皮的现象十分不满,这应该成为今后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对日趋隐蔽的违纪行为加大查处力度,是公众的呼声。
随着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力度的加大,公款吃喝越来越隐蔽。河南省纪委检查发现,一些党员干部不敢公开大吃大喝了,但吃喝从高档餐馆向内部食堂、小饭馆、农家乐、私人会所、企业转移;在高档餐厅吃饭不敢开税控发票了,全部开成定额发票,分解入账报销;将吃喝所产生的费用开具办公用品发票、化整为零在单位财务报销。有的公车不敢私用了,但私车公用,用公家钱养私车,违规行为更加隐蔽。
作风建设存在“上热下冷”现象
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公众对省直单位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省辖市、直管县。
2014年河南省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选择了近两万人参加现场调查,对省直单位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表示“满意”的被访者比例达74.9%,对省辖市和直管县党员干部工作作风表示“满意”的比例为53.9%,低于省直单位21%。
分析报告的结论同样显示了“上”“下”差异。48.7%的被访者认为省级党政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力度最大,而选择市级、县级、乡级的比例分别为19.4%、18.2%、13.7%。同时57.6%的被访者认为省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干部工作作风类问题力度最大,选择市、县、乡三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比例分别为20.1%、16.9%、5.4%。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越靠近基层,党政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力度越弱,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工作力度也越小。
“出现这种差距与基层党政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思想认识不到位、业务水平不高、监督执纪能力不强有密切关系。”河南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曹珺认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的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构筑自上而下、全方位的作风建设体系,做到“上下都要抓、上下都要硬”。(记者 翟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