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
乔木,陕西榆林人,45岁。国际政治传播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新闻奖评委。先后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2005年-2006年进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
对话背景
发帖质疑“何炅吃空饷”、遭何粉人肉搜索,何炅宣布辞职、再度发声要求何炅道歉……对于乔木而言,过去三周里,他不仅经历了“一夜爆红”,也首度在课堂之外诠释了一次公共传播“议题设置”。
昨日,乔木首次向华商报记者讲述了“何炅吃空饷风波”的起始动机、事件始末和对事件的评估,澄清了关于“举报动机”、“何炅私信致歉”、“师生反目”的一些说法。
由于此前在校内咖啡馆接受采访曾受到阻止,这一次,乔木谨慎选择了在北外附近餐馆接受华商报记者的专访。
谈“人肉搜索”
加强对女儿的监护停车远离办公室
华商报:之前有没有预料到“何炅吃空饷”事件会带来这么大的争议和风波?
乔:我是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当然会预计到必然带来重大影响。但没想到事件走向发生了变化,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对我的所谓人肉搜索,包括公开我过去在课堂、qq群和微信圈里的一些观点,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什么有损公私道德或个人声誉的内容,比如你能找到我搞学术不端或搞潜规则,那就是致命伤。我在私域的言论是个人观点,并且经过了自我审查,我也完全不担心什么,组织也没有理由干涉。但公开我和妻子、女儿的个人信息就构成威胁了。
华商报:这件事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乔:其实也没有什么变化,我照常从事我的研究,照常在国内外媒体发表专栏,照常上下班。无非是我们和女儿所在学校加强了对孩子的监护,另外因为担心车号被网友公开,遭到恶意损坏,尽量少开或停车离办公室远点。
华商报:家人、师友对你这么做持何态度?
乔:我的妻子支持我,家人只是为我担心,要我注意安全。同事们支持的居多,当然也有不同的态度,比如有些熟人在路上遇到我扭头就走。何炅宣布辞职后,我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先生发了短信,对校方的果断表示赞赏,彭校长给我回信息表示理解我的做法。
谈“真实动机”
自己被学校处分,抗议差别化待遇
华商报:有媒体说“何炅事件”是你“选准时机拉何炅下水”?
乔:这不是事实。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我对“何炅吃空饷”不存在举报,而是公开质疑。何炅是个明星、公众人物,理应接受公众对其言行、操守的放大审视。事实上,我把整个事件看作一次公共传播的议题设置。公共话题的传播规律决定了这件事会引起广泛关注,倒逼问题的解决。而且我有个原则,只论事实,一方面不批评学校的制度缺陷,另一方面绝不就何炅的私德和私生活发表个人观点。
华商报:那你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乔:有三个真实动机。第一,我不否认出于私利,所谓私利是出于对学校差别化待遇的抗议,我们教授到哪儿都要请假,而他2007年后常年脱岗,一样的身份,凭什么他可以特殊?另外,你知道我因种种原因被从教学岗调到图书馆了,当然不是学校公布的那些原因,而是因为我是个连续多年高票当选的教职工代表,敢讲话的刺头。(编者注:据报道,去年9月,由于“学期中未经批准擅自出国”、“未请假无故缺席与教学有关的会议和活动”等原因,他被学校给予记过处分,并被调至图书馆工作。)
第二,对何炅吃空饷的问题不是我一个人有看法,学校里有一批教师都有相同的意见。
第三,维护公共利益,对何炅吃空饷的反映之前就有,但没有解决。今年1月学校还针对吃空饷问题做了专项清查,但最终没有涉及何炅。此外,我想说的是,明星的光鲜背后,也有私利,公义呐喊的同时,也有私心。没有私心,那是大同社会。
华商报:最早是什么时间想到要发帖质疑何炅吃空饷?
乔:这件事其实有随机性。5月中旬,我和几位老师在午餐期间,看到新闻里报道黑龙江庆安副县长妻子吃空饷。其中有两位老师是认识何炅的同事,说“我们身边就有吃空饷的啊”,并明确说是名人何炅。在座的还有一位处级领导,听了抱怨但含笑不语。
说实话,我对何炅并不太了解,在学校期间从无交集。我本来想到的是学校有另一位长期不在岗位的干部可能在吃空饷。我就登陆了校内网,找到一份最新版《北京外国语大学编制内人员工资发放情况的公示》,意外发现,上面赫然写着“何炅”,编号869。我想今年年初学校才专项检查过吃空饷,怎么何炅还“在编”?就整理、贴出了《警察一枪,又带出何炅也在大学吃空饷》。
谈网络质疑
学术领先、财务自由,没必要炒作
华商报:发帖后受到压力吗?
乔:其实开始也没什么压力。后来,何炅和校方都否认吃空饷,我就感到压力了,因为这表明我的行为是无根据的,是污蔑何炅。我都准备正式举报了。没几天,何炅就宣布辞职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这表明我的质疑是有依据的,正确的。
华商报:网友质疑你是自我炒作和嫉妒,你怎么看?
乔:其实我完全没必要自我炒作。在网络上,我已经是大V了,早在2011年,我在微博就有25万粉丝。在腾讯微博,我有80多万粉丝。在我的研究领域内,我是也是有点影响的专家。我是北外新闻传播系的共同创办人、担任了8年领导职务,现在也是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新闻奖的教授评委之一,是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项目资助评委和教育部课件大奖评委。说到收入,我调岗到图书馆后的确比当教授少拿一些课时费和指导费,但我在哈佛商业评论、彭博商业周刊、香港东方日报、腾讯大家等开有付费专栏,多年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报道说何炅这些年向学校返还了100多万工资,我可以告诉你,如果学校允许我停薪留职,我能给学校返的工资会远高于何炅。
华商报:既然没有炒作,为何要先后三次发网帖?
乔:第一次当然是出于上面所说的原因,第二次显然是因为何炅粉丝侵犯了我的私域,威胁到我的家人。我就发了一篇《举报何炅,我遭遇粉丝威胁》。最后一次,是因为,何炅辞职后,学校方面没有通知我,开了一个座谈会,说“何炅在职期间是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校方对他的辞职表示“遗憾”和“不舍”,一些人发言说我损伤了北外声誉。我一听就火了,就发了第三篇。这也和我的性格有关。我这个人做事容易冲动,时有偏执,不太考虑后果。
谈师生交恶
在微信圈遭悉心培养的学生辱骂
华商报:有报道说你和学生因何炅事件交恶,导致解散师生微信群?
乔:不是解散,而是我退出了我创办的那个群。首先要说的是,我曾7次当选学生评选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关系都很融洽。那个群是我前两年创建的,主要是和历届带过的硕士生交流专业的私人空间。何炅事件发酵后,群里有些讨论和争议。多数人都表示赞同我的做法,也有少数几个反对。这都很正常,突然有一位三年级本科生未经同意,大量截图公布群里的讨论和我的私人信息,我有些生气地指出这是父母没教好时,她对我爆粗口辱骂。而另外一位我曾带过的研究生也在群里对我进行谩骂、指责。这让我深感震惊,因为这个学生曾是我费了很多心血培养的,我给了他出国进修的机会、帮他到新疆实习。这让我感情上难以接受,后来我就自己退出了。
华商报:你怎么看待因此遭遇的人肉搜索或“网络暴力”?
乔:人肉搜索当然是不对的,也违反了现行的互联网管理和相关法律规定,我个人饱受其苦。但也没必要因噎废食,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自由。当然网络社会鱼龙混杂,但好在我们有罗伯特议事规则可以参照(编者注:《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的重要议事规则,内容非常详细,包括主持会议的主席的规则,有针对会议秘书的规则,大量是有关普通与会者的规则,有针对不同意见的提出和表达的规则,有关辩论的规则等)。我个人愿意捍卫这些规则和自由,包括捍卫攻击谩骂者的自由。
谈下步计划
回归学术研究,不再谈何炅
华商报:有报道说何炅曾私下向你道歉,是这样吗?
乔:这是媒体以讹传讹。真实情况是,在我发出第三篇微博《栀子花开也会谢,何炅欠我个道歉》后的第三天。5月27日,我和何炅共同认识的一个同事给我发来微信,居中调停。大意是何炅说他之前不太了解乔老师,就粉丝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困扰向我表示歉意。说这件事耗费了很多公共资源,希望到此为止。我不会接受这种形式的道歉。
华商报:下一步你有哪些计划?还会就这事发表意见么?
乔:如果没有新的突发情况,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就这件事表态。我会专注于我的学术研究,这件事也给我一个启发,会更多地关注公共传播的实证研究。对于何炅,我认为,他已经错过了公开道歉的最好时机。当然,我觉得他仍然可以亡羊补牢,通过向公众致歉,来修补、改善公众形象。
华商报驻北京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