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空间站的运行中,美国一直禁止中国研究人员的参与,这主要是一些政客在背后推动的。典型例子是2011年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司法、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弗兰克·沃尔夫炮制的“沃尔夫条款”,规定禁止美中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航天局有关的联合科研活动。别说参与空间站的研究合作,连新华社记者2011年前往采访“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这样一个普通的行为,就因为这个条款被拒之门外。
这种做法遭到包括美国航天界和媒体在内的一致指责。美国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就对此很恼火,他曾对媒体说,应该允许中美之间这方面的交流,“我的任期内也许看不到,但将来某位美国航天局局长应该能和其中国同行坐下来交谈。”美国《时代》周刊的杰弗里·克鲁格(Jeffrey Kluger)今年5月撰文说,美国一些政客禁止与中国航天合作的理由是“愚蠢的”。
此次中国研究人员与NanoRacks公司达成将中国实验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协议,如果将来不遭到阻挠的话,将是一个突破。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这对于中美未来可能的太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邓玉林也说,相关协议的签署“非常意外,也非常有意义,使中美合作向前迈进了一步”。在北京理工大学的网站上可以查到,邓玉林在国际航天合作方面也颇有经验,他带队研制的实验设备曾搭乘中国的“神舟八号”遨游太空,还当选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下面就是2013年的新闻图片。此次其团队的实验经协议有可能登上国际空间站,也许将成为中美未来相关交流的开端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