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利益博弈中,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制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悄然公布。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八部委日前已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这将打破汽车维修领域的垄断。
维修价格至少降三成
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各汽车生产者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运输部备案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对于新车型,汽车生产者自2016年1月1日起,对于取得CCC认证的乘用车和客车,要在车型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汽车生产者应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向所有维修经营者及消费者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地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不得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排除、限制竞争,封锁或者垄断汽车维修市场。
据了解,车企公开的信息中,要有零部件目录,这个目录包括汽车生产者提供的用于售后服务的原厂零部件的名称、商标和编号,零部件变更、升级、换代信息,以及为方便确定具体车型车款所适用零部件必需的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公开这些的好处就是,车主以后在4S店修车的时候,可以不用选择车企所谓的品牌原厂配件。另外,车企还要公开维修的技术信息,这里边包括车辆定期维护、总成及零部件的拆装方法、技术规范及图示说明等等;规范的汽车修理厂掌握这个信息以后就可以为车主提供准确的汽车维修和同质零件更换服务。
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第三批汽车零整比,两款德系豪华车型的零整比最高达650%-660%,远高于海外成熟汽车市场300%的标准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汽车维修市场要想进一步规范,维修信息公开是首要条件。如果消费者能自己选择同质量的非原厂配件,这意味着维修价格至少有望降低三成。
反垄断涉入汽车后市场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开始陆续对汽车的相关企业展开反垄断调查。去年6月3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这其中破除维修配件的垄断渠道成为重中之重。
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刘小明曾表示,维修信息技术参数一直是不公开,这样的制度一定要打破,否则就是垄断。
据了解,自去年8月至今年9月间,国家及地方反垄断部门先后对克莱斯勒、奥迪、奔驰等多家豪华车企及旗下品牌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处罚,反垄断调查的范围及相关取证工作仍在延续中。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志勇认为,此前反垄断处罚更多针对的是整车价格,而《管理办法》的公布,不仅将促进国内汽车4S店原厂配件和原厂授权维修资源的放开,也是针对饱受诟病的汽车后市场反垄断的一次突破。
售后市场面临洗牌
值得关注的是,《管理办法》的出台可能全面改变汽车后市场的现有格局。有业内人士担忧,汽车维修的零部件以及维修信息公开以后,将打破4S店在汽车维修方面的垄断局面,有望促使电商和其他新兴交易模式的兴起。
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新车销售利润缩水后,售后服务的利润已成为不少经销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2014年百强经销商毛利润构成中,零部件和维修服务已占到百强经销商毛利润的50%以上。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担心,作为厂商的特约销售店,4S店既是垄断链条的既得利益者,又是厂商强权下的弱势者,反垄断冲击将首当其冲。颜景辉认为,《管理办法》的出台可能对经销商刚刚建立的售后盈利点造成打击。不仅维修保养的利润率可能大幅度下滑,高库存的资金成本也将有可能压垮部分转型较慢的经销商。北京商报记者 蓝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