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1月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马剑 陈晓波)因5处老宅被拆,浙江绍兴拥有600多年历史的三江村近日成为舆论的焦点。有民众不断发出质疑,“是要把整个古村都拆掉吗?”“既然要建文化休闲园,为何不保留原汁原味的老房子?”
拆旧房建新房 系居民改善居住环境诉求
位于绍兴袍江新区的三江村又称“三江所城”,因地处钱塘江、钱清江、曹娥江交汇处而得名,是明代为抗击倭寇而建的一个千户所所城。清末以降,该地逐渐由军用驻地转为民居。新中国成立时,所城城墙尚完整,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基本被拆完,而今仅存高近4米的残存东城门,现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在三江村看到,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十字形”为主街的街巷体系分布建造,多为两三层的楼房,故所城风貌已不在。袍江新区出示的一段拆迁前的三江村视频显示,村内大部分的建筑呈现出改建扩建的痕迹,为数不多的老房子点缀在一群两三层楼房中间。
村民林海金1985年修建了两层共66平方米楼房。“原先大家都住老房子,一代代人多起来之后,加上收入增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家就开始建两三层的楼房。按照规定,建新房必须拆旧房,老房子慢慢就少了。”
如今,林海金的房子上被拆迁队用红漆喷了“拆”字,离他家不远处已有不少房子被拆,砖瓦碎石散落一地。三江村如今已人去楼空。由于临近工业园区,该村村民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改善居住环境的诉求。2014年9月,当地政府启动了三江村的旧村改造,即以产权调换、货币化安置、市场化自主购买商品房等三种形式进行拆迁改造,截止12月底,村民签约率在97%以上。
老宅系拆迁队误拆 政府监管有漏洞
三江村共有5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此次被拆的包括程家台门、傅家台门在内的5处老宅并未纳入文保范畴,为当地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划定的拟保留的相对完整、有一定价值的老房子。
拆迁队一名骆姓负责人向记者承认,老宅系拆迁队误拆所致。“拟保留的老宅在拆迁启动后有所增加,政府部门跟我们说了,我们也跟工作人员多次沟通过,但还是有5处老宅遭到误拆。”绍兴袍江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主任傅张江表示,老宅被误拆也反映出政府部门现场监管存在疏漏,他们已按照协议对拆房施工单位予以处罚,并清除出场。
老宅误拆引起社会关注后,当地政府将再次组织专家学者对现状房屋进行逐一甄别,形成共识后再推进拆迁。袍江新区还成立了一支历史建筑保护专职巡防队,每天分两班开展全天候巡查。
文史专家建议:建造遗址公园 唤起民众文保意识
袍江新区结合该村明代水利枢纽三江闸的保护,启动了“三江文化休闲园”工程。按照原定规划,“三江所城”将以保护性修复为主,拟在村民搬迁后,拆除上世纪70年代后新建且与历史风貌不符的民房,清除杂乱无章的违章搭建、棚舍等建筑物,保护和修缮具有历史价值和体现古所城风貌的建筑。在保留原有街巷、河道的基础上,适当点缀景观绿化,再以市场化的方式引进一些原住民到园区居住。专家实地调查论证得出结论,村内近21万平方米建筑中,有8%的建筑要求予以规划保留。
绍兴著名文史专家任桂全长期关注三江所城,谈起三江村,他说的最多的是“可惜”。“三江所城最佳的保护期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现在最现实合理的做法,就是建一个遗址公园保护起来,这样既符合文物保护法的精神,也能留下历史与乡愁。”
“绍兴城2500多年城址未变,随便哪个村落就有上百年的历史,文保任务尤其繁重。”在任桂全的眼中,保护与建设是摆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面前的一道难题,他呼吁通过完善立法使文物保护工作落细落实,也希望三江村的这次风波在唤起人们乡愁的同时,也能唤起大家的文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