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美团员工被曝打砸支付宝广告牌 称个别员工行为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施志军 孟凡泽 2015-11-21 07:57:05 字号:A- A+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美团广州地推团队在商户打砸与支付宝有关的广告牌,地推人员称此为美团内部政策,要求商户全面停用支付宝,否则将提高对商户的提成比例。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这只是属于个别地推员工行为,内部已经对相关员工进行了批评教育。支付宝方面则表示正在核实此事。

    >>爆料

    媒体称美团与支付宝开战

    媒体报道称,多个广州商家反映,自己经营的门店不断受到美团工作人员的骚扰。美团工作人员打砸支付宝物料,不但抢走商户收银台上的支付宝指示牌,撕掉相关海报,还威胁商家必须停用支付宝,才能与美团继续合作,否则,就要提高对商家的提成比例。

    对于上述行为,有消息称其为美团的“闪电行动”,美团内部要求每个地推人员至少下线两家支付宝商家,撤掉相关海报和指示牌,并成功关闭在支付宝上的店铺。

    上述报道表示,11月17日,支付宝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推出了针对商家、服务商的口碑开放平台,并引入了海底捞、西贝和外婆家这三家餐饮企业成为口碑的股东。业界认为,口碑的这一策略将对美团的团购模式形成巨大威胁。随后,美团内部召开会议,发起这场“闪电行动”。随着支付宝和口碑在线下市场的快速扩张,美团与支付宝正式开战。更有媒体表示,阿里巴巴将退出美团,全力支持“嫡子”口碑网。

    >>回应

    美团:个人行为已批评教育

    对于打砸事件,美团方面回应称,已监测到相关媒体报道,经核实调查,只是属于个别地推员工行为,内部已对相关员工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于网传美团“闪电行动”的内容截图,美团方面称,个别区域的确出现了这样的行为,但并非美团公司层面的动作,美团和当地商家签署有独家合作,现在只是与商家沟通履行当初的合作协议。支付宝方面则表示,已收到商家反映,正在核实此事。

    对于美团与支付宝开战的说法,美团方面表示完全不属实。而对于阿里不再投资并将退出的说法,美团方面表示目前不知情,阿里巴巴方面则表示,对此事暂不予回应。

    >>背景

    阿里近期大力扶持口碑

    阿里和腾讯分别在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投资,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今年10月8日,美团与大众点评联合发表声明,称双方达成合作,共同成立“新美大”,成为又一起“冤家终结连理”事件。有消息称,在这次合并之后,腾讯又拿出10亿美金跟投。在此次融资过后,“新美大”估值已经高达200亿美元,腾讯的股份进一步增多,话语权增强。

    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在O2O市场持续发力,阿里与蚂蚁金服宣布对口碑网投资10亿美元。9月,口碑网宣布投入50亿扶持线下商户。之后,口碑网对外宣布砸出10亿元推“全民开店”计划,招募100万名“口碑客”。

    11月17日,口碑网宣布开放平台,从流量、支付、用户营销方面对商户进行扶持,并引入海底捞、外婆家和西贝作为股东,为商户提供供应链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口碑网近期动作频频,体现出阿里对其的重视。本周二,口碑在北京宣布开放平台战略,引入三大传统餐饮业连锁品牌做股东,以及成立生态孵化基金,巨资支持线下商户。

    >>分析

    阿里扶持口碑对美团冲击很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打砸事件,看似是地推人员的个人冲突,实则标志着口碑与美团各自背后的阿里和腾讯在O2O领域的全面开战。

    知名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分析称,在生活服务领域,口碑网重启之后,阿里就把餐饮业务都划到口碑,同时以支付宝和淘宝为载体,并在显要位置提供入口,这对美团“新美大”的冲击是很大的。因为依托支付宝的流量入口、资费入口,口碑可以切入很多内容。支付宝每天的使用频率是美团的几十倍。“口碑有了流量,再进行地推,即使美团的地推再强,口碑也很容易用钱砸起来。”

    对于阿里撤资的传言,鲁振旺说,其实,阿里在美团的股份也已经被稀释了很多,经过两轮融资后,现在阿里在美团的股份占比也就在两个点左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作为股东,阿里还有权看美团的战略等内容,所以说即使是撤资退出,也可能是美团方要求的。

    >>简介

    口碑网成立于2004年,由阿里离职员工创办,最初主打房产信息。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注资口碑,口碑网转型为生活消费信息网站。2008年7月,口碑网被并入雅虎中国,试图利用雅虎中国资源切入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但整合后的口碑网业务推进不顺,多次转型后仍然前景不明。2009年口碑网被并入淘宝,随后陷入沉寂。今年6月,口碑网突然发声“我们回来了”,随后阿里集团及蚂蚁金服联合宣布,双方将合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合资公司名为“口碑”,双方各自注资30亿元,各占股50%。

    京华时报记者 施志军 孟凡泽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西苍月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