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养老” 无能还是无奈?
刚刚闭幕的北京市两会上传出消息,本市将探索子女“带薪”护理父母模式,鼓励有意向的子女,回归家庭照顾老人。
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以政府向子女“采购”服务的方式,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同时解决养老资源缺口大的社会问题。
不过,“子女带薪护理父母”同样面临多重拷问,补助够不够一家人花姑且不说,辞职在家的子女,亦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非议和不解。
请保姆
不如“我辞职”
清晨7点20分,陈赫弯腰给酒红色的电动三轮车上了两道锁,从后座拎起两轮手拉小车,走进南二环附近的一家菜市场。
穿行在商贩之间,身边全是花白头发的大爷大妈,39岁的陈赫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过他并不以为意,左边看看,右边摸摸,市场的小贩也与他颇为熟稔,还主动推销起产品:“今天这橙子不错,十块钱三斤来点儿吧,都卖四块的。”
这样的场景,已经重复了两年之久——辞职在家的陈赫,是邻居间有名的“家庭主夫”。
“可能说出去没人信吧,我家六口人,现在都没工作。”陈赫的父母退休已有十几年,上面还有90岁的奶奶。3年前,陈赫的孩子出世,为了照顾一家人,他选择了辞职。
“老人要照顾,孩子也得人看,请保姆多少钱?我一合计,干脆我辞职得了。”陈赫坦言,自己的工作收入不算高,辞职前自己曾算过一笔账。聘请一名全职保姆,每个月至少需要四千元,家中的面积住六口人已然非常局促,若是租房,又需要三千元以上的成本,“我都挣不出这七千块”,如此一算,陈赫“辞职养老”算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如今,全家人都靠三位老人的退休金生活,约有1万元左右的收入,在陈赫精打细算之下,每月甚至还有所盈余:“在北京生活成本并不算高,活得滋润谈不上,但老人孩子哪个也没亏着。”
为了节约生活成本,陈赫还学了许多生活技能,修家具、剪头发、水电工,家中种种事务,都由他一手操办下来。在陈赫看来,这已经成为自己的职业:“非得我给保姆去打工才合理吗?”
当然也有顾虑,辞职两年,陈赫一直在自己缴纳社保、医保,害怕自己出现意外拖累老人,他还购买了一份意外险。这笔不多不少的开支,外加自缴保险的繁琐与不稳定性,让他多有顾虑:“既然政府鼓励,不如在这方面给个政策,让我能放心养老人。”
发补助等同“正名义”
对于可能发放的补助,陈赫并不在乎数额的大小,更在乎它的象征意义。
“补助不可能很多,改善生活意义不大,但有这笔钱,能给我减轻许多心理压力。”虽然邻居们见到陈赫,都会夸一句孝子,但陈赫心里明白,不到40岁就赋闲在家,难免引发各种非议。就连身边的亲戚也有诸多不解:“私底下说我没能耐,传到我这儿也不是没有。”
也正因为此,“政府购买服务”、“聘用子女照顾老人”等说法,让他颇为受用:“有这笔钱,我就名正言顺了。”
不过,陈赫心中的“正名”,也许不会来得那么容易。参考其他地区的相似政策,辞职“养老”将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甚至是资格约束。
据2014年11月《人民日报》报道,南京市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五类养老服务对象,实行服务补助政策,子女亲属愿意在家照顾这五类老人,每月可领取政府发给的服务费用。不仅照顾对象有所限定,照顾老人的家属也需要经过专业养老机构的培训,还要纳入管理、进行考核。
就在陈赫所住的小区,老人对于子女辞职“养老”亦持两派意见,有理解陈赫苦衷的,也有许多老人表示不愿孩子为了自己辞职。
“这限制得严格点,否则啃老倒成光荣了。”74岁的刘先生,与老伴至今自理生活,儿子已近退休的年龄,但他表示宁愿请保姆,也不希望孩子为了自己辞职:“要是孩子退休了,照顾我还能有补助我支持。辞职照顾老人怎么行,等他老了怎么办,连退休金都没有?”
“补助就是个提倡大家孝敬老人的意思,我也不可能为这几百元钱不出去工作。”冯媛的母亲从10年前就成了植物人,她常年雇着一名保姆照顾妈妈,费用从每月的3000元涨到了现在的7500元。对于可能会有的政府补贴,冯媛表示基本属于精神层面的鼓励,“之前给我妈妈治病就花了上百万,每年的基本维持费用也得好几十万,我要是不出去打拼,我妈立马就没了。”
与此同时,冯媛认为补贴在多子女家庭里还可能引发一定的矛盾:“有的孩子不愿意照顾老人,就说不拿那个钱了,让兄弟姐妹照顾。他们推卸起责任来更堂而皇之了,会更气人。”
冯媛曾经看过国外一些类似情况,她建议政府不直接补贴到个人,而是购买相关的医疗或者公益服务,然后再定向提供给符合扶助资格的老人:“国外很多都是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来给这些老人提供照顾,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更好。”
补子女
还需“培专职”
“补贴子女护理费,不如扶持专业的护理院。”对于补贴照顾失能老人子女的政策,父亲卧床七年的徐晓敏,觉得实际意义并不大,“没有子女的,补贴应该给谁呢?子女身体也不好的,没法身体力行照顾老人的,难道就不给补贴了?”
父亲卧床七年,徐晓敏最初在家里请了保姆,她和妹妹再搭把手一起照顾老人。可是保姆总是不如徐晓敏的意:“能力、态度都特别差,还要求老人得能自理。”加之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好,经常需要吸氧,有时候还得做鼻饲,几经周折,徐晓敏将父亲送到了护理院。
刚送护理院的时候,徐晓敏和妹妹心里都有些忐忑,怕父亲得不到好的照顾,但一年多下来,两人都放心了,“从进了护理院,爸爸再也没得过褥疮。每天还有医生、护士给监护着,比在家里还让我们踏实。”
徐晓敏表示,父亲所在的护理院,共有六十多名老人,三十多名护理员,还有五六个医生和护士,“护理员每个人负责两三个屋子,是三班倒的,下了班就有正常生活,这样对护理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除了医药费用单算之外,护理院每月的基本费用只有3000元,而徐晓敏之前请保姆,每个月需3500元左右,还得负责保姆的三餐费用。照此一算,徐晓敏一家的经济负担反而减轻了。
基于自己的经历,徐晓敏建议,如果要补贴,不如直接补贴给专业的护理院,这样能给失能老人更好的、更专业的照顾和治疗:“比如我爸在的这家护理院吧,常年在招护理员,好多人干了一两天就走了,毕竟帮着老人接屎接尿,不容易。现在的护理员年龄基本都是50多岁,40来岁的都少见。我算了一下账,假如每个老人都是3000元左右,还要水电、房租等费用,他们护理员的工资真是不高。等再过十来年,是不是更难找护理员呢?”
【围观】
老人故去
子女如何再就业?
@传媒老王:研究子女带薪护理,有其意义:通过补助、薪酬等方式引导子女对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亲人护理,也是在将道德感召提升到导向明显的政策保障上来。这对破解居家养老面临的“子欲孝而得赚钱养家”难题不无益处。
@尽头的轮回:我觉得不怎么可能,拿我来说,我爸突发脑溢血,我们这一代大多数和我一样都是独生子女,我在外地上班,请假赶回去照顾老人,但是脑溢血后遗症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好的,单位却只给一个星期假。我的单位还是医院,继续请事假,就被罚款和被停岗学习了……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压力大过几座山了。
@佳_梦舞:很多没时间照顾老人孩子的,都有一种无奈,如果专心照顾老人孩子,那么经济来源从哪来?可是照顾她们又是必须的,所以这就是大多数寻常百姓的无奈……
@天边的梦:在城市里一般是两个人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才抛下小孩和老人两人都去工作,条件好的才是有一个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条件好的再领着补助,不像话了。在农村好吃懒做的、在家呆着的反而领补助,也让人挺生气的。
@荷清Lily:我觉得推行不下去。什么叫有需要有困难?有那个补助,不如去找保姆。你给补助就行了,管是谁去照顾呢。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和老人天天在一起。此外,老人总是要故去,你放弃工作在家照顾老人,老人故去以后,年轻人怎么办,靠什么生活,去别人家照顾老人?(文中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