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国内 > 正文

温州炒房者13年楼市浮沉:炒房已经到了末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2016-03-31 15:51:45 字号:A- A+

    2010年4月,老王以单价逾8.1万元、总价近3800万元,购买了瓯海区某楼盘一套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1~4层排屋,并付了500万元购房定金。此后,北京等地陆续推出“限购令”,老王预感政策极大转向,立即向开发商提出退房。由于未一次性付清购房款,开发商把老王告到法院。经法院调解,最后,老王以3100多万元买下这排屋。

    与和很多投资人一样,老王每天都忙活着低吸高抛。他说,他们只是小散户,大量实体企业才是主力军,它们用企业抵押贷款去买房或造房。据统计,在“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中,40多家制造业企业,无一不涉足房地产开发,包括主业为鞋革、服装等的知名企业。

    除此之外,放贷机构也是炒房的另外一股力量。众所周知,温州民资充裕且民间金融活跃。2003年,温州民间资本达1600亿元,而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6000亿元。2005年至2011年,一些投资者创办担保、投资、典当行等中介公司,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实业资本以及银行贷款,然后高息贷给中小企业及投资者。

    例如,老王购买排屋的3100万元,全部来自周边亲戚朋友。多由亲戚朋友以房产、企业等作抵押从银行融资而来,也有从民间融资的,“他们给我月息一两分,赚取一点利率差价”。

    然而,市场疯狂并未停止,温州各区域板块地王频出。2010年11月底,出现楼面价高达3.7万元/平方米的全国地王。

    2011年7月,一份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支行监测报告显示:温州约20%的民间借贷资金最终流向房地产市场。据保守估计,温州直接或间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资金至少占贷款总量的1/3,而且50%以上的贷款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保全品。

    一份券商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和2011年两年,在温州投放的1800亿元银行贷款,竟然有1681亿元是短期贷款,占比高达93%。换言之,很多人是借了一年以内的贷款用来买房,一般持有两三个月便会以更高价格出手。

    随之而来的怪象是:妻子一年轻松买卖几套房子,却比丈夫辛苦做企业赚的钱多。在买涨不买跌、趋利避害的从众心理影响下,疯狂的楼市,进一步加速温州传统企业“脱实向虚”。

    也就在2010年8月初,温州市召开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人行温州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内容令人吃惊。该报告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

    该报告还建议,政府应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投资,防止新一轮资金大量外流或热钱化。官方如此提法,在温州实属罕见。

    事实上,温州经济远远落后于其房产市场的表现。

    该报告指出,2009年,温州人均GDP仅4604美元,在浙江省排倒数第三,不到杭州的一半,也只有浙江省人均GDP的71%。

    再起波澜

    在宾利豪车的炫目驰骋中,在拉菲红酒的觥筹交错中,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在温州落地。

    2011年1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新“国八条”)。紧跟其后的3月,温州则出台更为严格的限购政策:2011年3月14日起,温州市户籍居民家庭及纳税一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只能新购买1套商品住房(含二手存量房),规定中指,房屋无论买后是否卖掉,都不能再购房屋。

    几乎与此同时,也就在2011年上半年,温州开始爆发民间借贷危机,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纷纷断裂。温州多年的“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的全国地级市”地位不保。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11年6月底的0.37%飙升至2014年4月末最高的4.69%,且至今已处置上千亿元不良贷款。

    市场疯狂戛然而止,房价暴跌拉开序幕。

    短短两年时间,温州市区房价比最高峰时,普遍下跌了30%~50%。截至去年3月,温州房价已经连续40多个月出现下跌。

    老王3100万元吃下的排屋,如今市价也只有1200万元左右。站在院子里,老王手指着一组排屋对本报记者说,这些排屋都有三个产权,这套三四楼被法院查封,边上那套一二楼也被查封……“一旦房价泡沫破裂,抛售也无人接盘,其实谁都跑不了”。

    一些房子的市场价甚至低于其银行贷款,被炒房者称为“被弃房”。2013年10月,温州银监分局调查显示,“弃房”现象的确存在,实际总数为595套。同时,温州已形成不良的、已列入关注的、已进入诉讼程序的、已进入拍卖程序的在抵房屋分别为2584套、2024套、1908套、461套。上述这6977套“问题房”,约占该市21.86万套抵押房的3.19%,市值约占总市值的9.16%。

    覆巢之下无完卵。

    感受到人情冷暖、债务重压,素日性格坚毅的老王偶有一次和记者电话交流时失声痛哭,令人唏嘘。

    沉寂了三年之后,2014年老王又开始筹资炒房。

    这次老王走的路略有不同。一些人迫于资金压力,低价抛售房子也难以立即套现;他则选择逢低接盘,以稍高于买入价的方式通过中介卖出。这一年,老王买进了六套安置房、一套商品房;其间,他卖出了三套安置房,净赚上百万元。在年终分岁酒(温州人对年夜饭的说法)聚餐时,老王喝得很是尽兴。他说,自己看到了那么一丝丝的曙光。

    2015年羊年伊始,一些房产中介又重新开张,对市场预期似乎有明显好转。老王也明显感受到,周边朋友的购房信心在恢复。据介绍,去年温州全市商品房成交量527万平方米,市区二手房成交量196万平方米,接近2万套,均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交易数据亮丽,但经过一年操作后,老王发现炒房还是没有利润空间。

    老王说,多数温州炒房者至今还被套,只有少数炒房者全身而退。开卖场起家的陈先生,平时对经济话题极为关注。2010年,陈先生卖掉了温州全部投资房产,带上老婆、孩子全家移居杭州,并鼓励周边朋友去大城市买房。如今,他陪伴子女在海外读书生活,尽享天伦的同时,更多关注股市、汇市等资本市场。

    陈先生的观点是,融资比重过大,财务成本偏高,因此尽管之前房价翻番,但炒房者在频繁交易中获利比较有限。一旦套牢,房价倘若跌去三四成,再加上利息等财务成本,炒房者大多资不抵债。

    国泰君安的一位分析师认为,站在市场经济前沿的浙江,当地政府与民众大多认为不应拿纳税人的钱为这些投机客买单,于是政府也没拿什么真金白银来救助危机,而是向中央争取了一套金融改革试点资格。之后,温州便进入了漫长而痛苦的被动去杠杆过程,银行则几乎是全身心在处置消化不良,问题企业也陆续破产,毒瘤在出清。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51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059.10亿元,余额占全部贷款的13.72%,比年初增加35.20亿元。另外,受经济环境影响,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增长有所放缓。

    窥一斑而知全豹,温州样本已不再独特。

    在高换手的投资漩涡中,老王和很多投资人都清楚,危险的泡沫正在堆积,问题只是何时应该抽身。与此同时,杠杆与投机客的加入,不仅使膨胀的房产脱离实际价值,更导致温州传统产业“脱实向虚”,对经济的危害无异于敲骨吸髓。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去旧育新”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共享发展,需要房地产市场平稳、均衡、健康发展。13年来的炒房浮沉和巨大经济损失,让老王明白,房价已失去大涨的土壤环境,“主要是房源库存量大,传统企业生存艰难,年轻人购房欲望减弱,资产配置转向资本市场,炒房已经到了末日”。

    最近,老王也在四处打探,希望找份别的事情做做。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