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1号车就被封藏在这里,谢绝外界参观 新华网魏会博 摄
新华网石家庄8月6日电(魏会博)“巴铁”1号试验车2日在秦皇岛市启动综合试验后,迅速引发社会关注。
近期,本网专门赶赴秦皇岛市的“巴铁”试验现场,探秘这个“庞然大物”。不过,面对外界的质疑声浪,“巴铁”1号试验车被封藏,涉事企业三缄其口,相关部门不愿多谈,“巴铁”的一切仍然保持着神秘。
车体被封藏 谢绝外界参观
4日下午,本网来到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富民路上的“巴铁”试验现场。在富民路的南端,两块高约10米、长约30米的钢板竖立起来占据了4个车道,南北两侧也拉起足有2米多高的黑色遮阳布,这个搭起来的长方形大棚里面就是“巴铁”。由于封闭较严,透过遮阳布的上方也只能看到“巴铁”的车头。
在大棚的北面,是“巴铁”的测试道路。这段道路长约300米,地面两侧分别有两条铁轨。整条道路已经被1米来高的栅栏封起来,只有紧邻的车站村村口有可以供车辆和行人出入的开口。测试道路旁建有两个“巴铁”站台,高度约2米,长度30米左右。
在该测试区域里,“巴铁”的字样随处可见。工作人员穿的衣服上都印有“巴铁”的标志;写有“全球首辆‘巴铁1号’试验车启动路面测试”的大红条幅悬挂在黑色遮阳布的上方,颇为醒目;站台的电子屏上播放着“北戴河‘巴铁1号’全球首测”的标语。
当本网表示想去“巴铁”上参观时,被工作人员以“车辆在施工有危险”为由拒绝,即使提出不拍照、不摄像,仍未被允许。此后,陆续有市民前来参观,但均被挡在黑色遮阳布外。
透过大棚的缝隙可以看到,“巴铁”是个大块头,车上有数十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它的周围也有不少工作人员。询问入口处的工作人员,车辆是否有故障,其答复称正在维修升级。当问及具体是哪一方面时,工作人员称不太清楚。
据正在该路段打扫卫生的一位环卫工人说,“巴铁”的轨道和大棚大概是今年5月份开始建的,由于轨道占了4个车道,这个路口的交通远不如以前畅通。
舆论漩涡之下 各方均三缄其口
有“空中巴士”之称的“巴铁”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媒体报道过,在2号的测试后,再次引发舆论关注,外界对“巴铁”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面对质疑,“巴铁”方面如何回应?本网多次向工作人员表示要采访巴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铁公司”)负责人,但均遭到了拒绝。
站台的电子屏上显示是“北戴河‘巴铁1号’全球首测” 新华网魏会博 摄
那么,在当地政府看来,“巴铁”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相关部门是否审批过此次测试?带着这些疑问,本网来到北戴河区委宣传部,其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称这个项目是市里的,区里不了解情况。
随后,本网又分别与秦皇岛市发改委、交通局、商务局等部门进行联系,但各部门对于“巴铁”一事均不愿正面回应。秦皇岛市交通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该项目“不归交通局管”。
秦皇岛市发改委审批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该科室“没有审批过此项目”,但他说有可能是其他科室或是区一级的发改部门审批的。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该项目是该市发改委按照旅游项目审批的,不过相关负责人拒绝证实消息的真实性。
专家:“巴铁”从首测到使用过程还很漫长
“巴铁”的设计初衷是减少城市拥堵,也一度被称为“治堵神器”,但是近来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巴铁”难以在城市道路推广。
有专家认为,“巴铁”的车身太高了,4.8米的高度已经超过目前城市一般的立交桥、过街天桥的限高。而下层小汽车的通行高度只有2.2米,这个高度只满足时速5公里以下的车库要求,在50-60公里的时速下,没有哪个小车司机敢在下面开车。
车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也受到了质疑,以载员600人计算,车重接近40吨。在车厢重心离地3米的情况下,仅靠两侧车体钢壳支撑,在30公里/小时以上车速行驶中,几乎无法保证车辆结构的安全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巴铁”发生交通事故,乘客逃生困难,下方行驶车辆同样非常危险。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路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浩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巴铁”一旦投入运行,整个道路的基础设施都要调整,改造成本很大。而且,“巴铁”运行的限制条件太多,在很多城市难以应用。王浩认为,“巴铁”的技术论证还需要很长时间,测试同样需要时间,因此,从首测到投入运行需要时间比较长。
对于“巴铁”的创新精神,王浩认为值得鼓励,但他提出,因涉及到公共交通安全,还是应该保持谨慎的科学态度。在设计时,把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考虑进去会更有现实意义。